[发明专利]水稻芒长基因gna1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3229.9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5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覃宝祥;李容柏;沈威;徐一博;周海宇;刘芳;罗继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A01H1/04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裴康明;黎华艳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基因 base italic gna1 | ||
1.一种检测水稻芒长基因
P1:
上游引物:5'—AGACGAAAGATCAAACGC—3';
下游引物:5'—TGGTGTAGGACGAGAAGC—3';
P2:
上游引物:5'—GTCTTTTCTTCTCCAACTT—3';
下游引物:5'—GCTACACCACCACTTCAT—3';
P3:
上游引物:5'—GTGGACGACGAGGTATGCG—3';
下游引物:5'—CCAAGCAACAGTAGCCAGCA—3';
P4:
上游引物:5'—GGATGTGAGTGTGGTGTT—3';
下游引物:5'—ATAATGGAAGTATTCAAAATGT—3';
P5:
上游引物:5'—TGTGCGATACTGCTCAAGTT—3';
下游引物:5'—GGAAGTAGGTTGAGAGGTTA—3'。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水稻芒长基因
将一个长芒普通野生稻DP30与短芒籼稻品种9311杂交,获得BC1F1,再连续回交4代获得BC5F1,最后自交后获得BC5F2分离群体,选择F2群体中隐性的短芒单株用于短芒基因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水稻芒长基因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水稻芒长基因
5.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检测水稻芒长基因
以待鉴定水稻材料全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分子标记P1、P2、P3、P4和P5对应引物中的一对或多对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1)采用分子标记P1引物进行扩增,若扩增出161bp的扩增片段,则表明有水稻短/无芒基因
(2)采用分子标记P2引物进行扩增,若扩增出117bp的扩增片段,则表明有水稻短/无芒基因
(3)采用分子标记P3引物进行扩增,若扩增出123bp的扩增片段,则表明有水稻短/无芒基因
(4)采用分子标记P4引物进行扩增,若扩增出94bp的扩增片段,则表明有水稻短/无芒基因
(5)采用分子标记P5引物进行扩增,若扩增出57bp或77bp的扩增片段,则表明有水稻短/无芒基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CR的反应体系如下:
引物4pmol/μL 2.5μL
dNTP2.5mmol/L 2.0μL
DNA模板25ng/μL 1.0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 0.2μL
10×PCR缓冲液 1.0μL
ddH2O 3.3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32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