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脂加工助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2040.8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子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铂贝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10 | 分类号: | C07F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宋秀兰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脂 加工 助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磷脂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脂加工助剂及其应用。所述磷脂加工助剂是大豆油脚中杂质组分的水解物,为黄褐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在水中发生电离,不溶于正己烷。所述磷脂加工助剂的制备方法是,原料大豆油脚与原料水反应、沉降得到分层的产物,从下往上第二层产物为水相,将水相干燥即得。所述磷脂加工助剂的应用是,以磷脂加工助剂的水溶液为水相,在电导率为2‑12mS/cm的区间,以大豆油脚为原料制备高纯度活性磷脂层状液晶及活性磷脂,解决了生产活性磷脂的技术难题,同时填补了目前没有活性磷脂产品的空白,从根本上解决了磷脂表面活性差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磷脂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脂加工助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磷脂加工的原料是大豆油脚,简称油脚,是油脂加工领域的大豆油脂精炼过程中水化脱胶工艺的副产物,也称为水化油脚,其主要成分是磷脂30-45g/100g、大豆油20-30g/100g和水分30-50g/100g,微量成分是金属离子,如钙、镁和铁等,以磷脂金属盐的形式存在,如铁离子含量,以丙酮不溶物计通常为50-100mg/kg,个别情况高达150mg/kg以上。
工业化的磷脂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水化法制备浓缩磷脂,即从大豆毛油中水化提取大豆油脚后,直接干燥脱水得到浓缩磷脂,因其具有流动性也称为流体磷脂,其干基丙酮不溶物含量为60-65g/100g;二是溶剂法制备粉末磷脂,即以大豆油脚或者浓缩磷脂为原料,用丙酮萃取除去油脂,得到粉末磷脂,其干基丙酮不溶物含量为95-98g/100g。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是浓缩磷脂,粉末磷脂在市场中占比不足5%。
虽然大豆油脚绝大多数被加工成浓缩磷脂,但浓缩磷脂有很大缺陷。例如文献《大豆浓缩磷脂生产工艺》(胡兴中.大豆浓缩磷脂生产工艺[J].中国油脂,2007,32(9):20-21)和《浓缩磷脂制取工艺与实践》(胡庆涛等.浓缩磷脂制取工艺与实践[J].中国油脂,2002,27(1):39-40)介绍了以水化油脚为原料进行脱水、氧化漂白生产浓缩磷脂的方法。该工艺的缺点是浓缩磷脂的丙酮不溶物含量太低(60-65g/100g)、需要化学漂白,且市场价格较低,与粉末磷脂价格有较大差距。
目前水法制备磷脂的研究存在诸多缺陷,比如中国专利CN107325125A公开了一种大豆油脚制备水合磷脂的方法及其制得的水合磷脂(以下简称水合磷脂),该专利方法的加水量为大豆油脚的24-74%,加水量明显不足。该专利未说明源于大豆油脚的失活磷脂、水溶性杂质在工艺中的去向,也未说明磷脂产品的正己烷不溶物指标的情况。从该专利方法的加水量和工艺方法来看,原料大豆油脚中的失活磷脂、水溶性杂质是难以分离的,水合磷脂的表面活性和正己烷不溶物指标难以保障。
另一种水法提取磷脂的现有技术,如文献《液晶态分离提纯大豆磷脂的研究》(李子明等.液晶态分离提纯大豆磷脂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7,22(1):31-32),以下简称液晶态磷脂。该文献方法的加水量为大豆油脚的60%,加水量明显不足。该专利未说明原料大豆油脚中的失活磷脂、水溶性杂质的去向,也未说明磷脂产品的正己烷不溶物指标的情况。从该文献方法的加水量和工艺方法来看,源于大豆油脚的失活磷脂和水溶性杂质是难以分离的,与水合磷脂的缺陷相同。该文献方法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第一、文献未对磷脂液晶态进行表征,不能确定是否为液晶态,也不能确定是何种液晶态;第二、文献磷脂的丙酮不溶物含量仅为86.05%,磷脂纯度太低与液晶态磷脂的纯度不符,进一步印证该文献所述的液晶态是存疑的。
中国专利CN102517148A公开了一种磷脂两步脱色方法,采用过氧化氢漂白和硅胶吸附的两步脱色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1)化学漂白脱色,使磷脂产生氧化副产物、破坏磷脂的天然性,同时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不符合“绿色”发展的大趋势;(2)硅胶吸附脱色的效果很差,失效的硅胶成为废渣,不利于环保;(3)漂白破坏了磷脂中有益的抗氧化成分,使磷脂的抗氧化性、营养价值降低,缩短了磷脂的保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铂贝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铂贝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20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