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促酸化液增注的油气增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2511.9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卢聪;朱鑫磊;郭建春;李欣阳;黄昆;孙汝岳;罗海云;孟庆阳;邹晓兵;王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唐亭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放电 等离子 脉冲 激波 酸化 液增注 油气 增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促酸化液增注的油气增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已有的测井和录井数据解释获得目标井的基本情况,根据所述基本情况判断所述目标井是否适合所述油气增产方法;收集目标井的基本参数,并将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发生装置下放至所述目标井的目标层中;开启所述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发生装置进行放电施工,改变储层物性条件或使天然裂缝相互沟通;通过地面地震监测方法判断放电施工的效果,当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时,停止放电施工,并进行酸化压裂施工。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改造效率低,改造效果不如预期等问题,通过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发生装置在地层中精确放电破碎岩石,提升后期的酸液注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压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促酸化液增注的油气增产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全球油气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油气资源量约占全球油气资源量的70%,探明可采储量约占全球油气探明可采储量的50%;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储量丰富,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27%。我国现阶段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逐渐以超深层(埋深大于6000m)、超高温(温度超过150℃)、超高压(井底压力大于100MPa)类储层为主。中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工程地质特征极其复杂,开展以沟通远距离储层为目的的传统深度酸压,难以获得油气井的长期稳产,然而,通过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发现在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要形成复杂缝网,面临着瓶颈问题,虽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天然裂缝、较大溶洞,有利于形成复杂裂缝,但是,储层地应力高又导致储层岩石的破裂难,这大大降低了后期酸液的注入效率。在开发过程中多表现为增产效果不佳、酸压后产量递减快,稳产期短。特别是对于埋藏较深,破裂压力高的储层,改造效率偏低,不能有效达到碳酸盐岩储层增产改造的目的。此外,对于酸压井,采用传统水力压裂方式沟通天然裂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注入压裂液容易造成储层伤害,影响后期酸液的注入效果、较高的施工压力会形成安全隐患也增加了施工的车组数量提高了施工费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促酸化液增注的油气增产方法,通过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发生装置在地层中精确放电破碎岩石,提升后期的酸液注入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改造效率低,改造效果不如预期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促酸化液增注的油气增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已有的测井和录井数据解释获得目标井的基本情况,根据所述基本情况判断所述目标井是否适合所述油气增产方法;
收集目标井的基本参数,并将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发生装置下放至所述目标井的目标层中;
开启所述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发生装置进行放电施工,改变储层物性条件或使天然裂缝相互沟通;
通过地面地震监测方法判断放电施工的效果,当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时,停止放电施工,并进行酸化压裂施工。
作为优选,所述基本情况包括井筒内静水柱压力和井斜;当目标井的静水柱压力大于25MPa,和/或目标井的井斜大于75°时,所述目标井不适合所述油气增产方法。
作为优选,所述基本参数包括破裂压力、天然裂缝发育及分布情况、杨氏模量、泊松比。
作为优选,若天然裂缝为发育高角度缝,则所述目标层为射孔处、射孔上端20-50cm处、或射孔下端20-50cm处;若天然裂缝为水平缝,则所述目标层为射孔处。
作为优选,当目标井的静水柱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所述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发生装置的储能电容器设置三个;当目标井的静水柱压力大于10MPa且小于等于25MPa时,所述放电等离子脉冲激波发生装置的储能电容器设置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未经西南石油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2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模组件及压铸机
- 下一篇:一种便携嵌入式采集器及防蚀漏取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