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堆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8138.3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殷园;焦杰然;张曙;候明涛;陈立华;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学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2 | 分类号: | H01M8/04082;H01M8/04089;H01M8/04119;H01M8/0438;H01M8/04746;H01M8/04992 |
代理公司: | 绍兴越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4 | 代理人: | 王剑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氢气 供应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多堆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堆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包括氢气储存装置(1)、通过管路与氢气储存装置(1)连接的减压阀组件(2)、EJM氢气供给模块(11)和燃料电池电堆(12),所述EJM氢气供给模块(11)的数量和燃料电池电堆(12)的数量相同且通过管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EJM氢气供给模块(11)包括EJM控制器(10)、与减压阀组件(2)连接的中压氢气供给口(13)、与中压氢气供给口(13)连接的阳极压力调节阀(4)、与阳极压力调节阀(4)连接的引射器(5)以及与引射器(5)连接的低压氢气出口(15),燃料电池电堆(12)的阳极氢气供给口连接低压氢气出口(15);所述引射器(5)通过管路连接汽水分离器(8),所述汽水分离器(8)通过管路分别连接EJM氢气供给模块(11)的排氢口(17)和氢气循环口(16),燃料电池电堆(12)的反应气体出口连接氢气循环口(16),所述EJM控制器(10)分别电性连接阳极压力调节阀(4)、引射器(5)、汽水分离器(8);各EJM氢气供给模块(11)中的EJM控制器(10)通过控制器域网连接燃料电池控制器(18),以实现多电堆的并联运行和控制;
所述中压氢气供给口(13)与阳极压力调节阀(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氢气中压压力传感器(3),所述引射器(5)与低压氢气出口(15)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泄压阀(6)和氢气低压压力传感器(7),所述泄压阀(6)位于引射器(5)和氢气低压压力传感器(7)之间且泄压阀(6)连接EJM氢气供给模块(11)上的泄压排放口(14),所述排氢口(17)与汽水分离器(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氢电磁阀(9);所述EJM控制器(10)分别电性连接氢气中压压力传感器(3)、泄压阀(6)、氢气低压压力传感器(7)和排氢电磁阀(9);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燃料电池控制器(18)与EJM氢气供给模块(11)的控制方法,以及EJM氢气供给模块(11)的内部控制方法,
所述燃料电池控制器(18)与EJM氢气供给模块(11)的控制方法包括,各EJM氢气供给模块(11)内的EJM控制器(10)通过控制器域网接收燃料电池控制器(18)的控制指令,同时EJM控制器(10)也实时上报采集数据信息和自身的状态信息;
所述EJM氢气供给模块(11)的内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工况需求,燃料电池控制器(18)向各个EJM氢气供给模块(11)输出压力目标利用EJM控制器(10)内的过渡模块(19)对目标阳极压力进行滤波,得到参考压力
2)根据参考压力和氢气低压传感器(7)采集的实际反馈阳极压力pan之差,经过EJM控制器(10)内的PID控制模块(20)计算,得到反馈控制量ub;
3)根据需求电流i,通过EJM控制器(10)内的电流补偿模块(21)查表得到电流前馈控制量uc;
4)根据电堆操作要求,EJM控制器(10)向排氢电磁阀(9)输出排氢序列命令dp;
5)根据排氢命令dp,测得的环境压力pen及阳极压力pan,通过排氢补偿模块(22)得到排氢补偿量up;
6)将反馈控制量ub、电流前馈控制量uc及排氢补偿量up相加,得到压力调节阀开度u:
u=ub+uc+up;
7)EJM控制器(10)计算压力调节阀开度u,并向压力调节阀(4)下发该指令,控制其开度。
2.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多堆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模块(19)采用的微分方程如下,
其中,为参考压力;为参考压力对时间的导数;为设定阳极压力;T为时间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学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学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1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