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灵敏度的碳化硅可集成温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4953.4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8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顾航;高巍;戴茂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蓉矽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1 | 分类号: | G01K7/01;H01L2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霍淑利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敏度 碳化硅 集成 温度传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的碳化硅可集成温度传感器,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由于碳化硅的N型和P型半导体上的压降分别是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因此两个电极上的压降差随温度的变化率将被放大。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具有较大的测温范围,测温灵敏度高,并且可以单片集成于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中,工艺兼容。该温度传感器通过P型区与主器件进行电学隔离,温度传感器和主器件之间的工作状态互相不受到影响。此外,由于P型或N型半导体中的电流较小,因此N型和P型半导体中的电流不会相互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的碳化硅可集成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SiC是制备高压电力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相对于Si材料,SiC材料具有击穿电场强度高(4×106V/cm)、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高(2×107cm/s)、热导率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大功率、高压、高温和抗辐射的电子器件中。
SiC VDMOS是SiC功率器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器件,相对于双极型的器件,由于SiCVDMOS没有电荷存储效应,所以其拥有更好的频率特性以及更低的开关损耗。同时SiC材料的宽禁带使得SiC VDMOS的工作温度可以高达300℃。
但是SiC VDMOS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器件表面载流子迁移率很低,这是因为SiC和SiO2的界面处存在大量不饱和键以及其它缺陷,使得SiC和SiO2的界面态严重,这将导致表面电阻(沟道电阻)的增大,在此影响下沟道上产生的功耗甚至可以与漂移区比拟。由于SiC VDMOS常常工作在大电流下,所以器件的发热势必会非常严重,在过高的温度下会使得器件某些性能退化甚至造成功能失效,直到现在,限制SiC VDMOS的主要因素是封装技术和对其安全工作区域温度信息的缺乏,特别是温度对栅氧化层可靠性的影响。
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测量封装温度来获得器件的温度信息,但是器件内部的温度和器件各部分的电阻紧密相关,这也将导致器件内部温度和封装温度存在差异。在器件温度的监测中可以将温度传感器在封装中和主器件分开集成,但是该方法不能最直接快速的获得器件的温度信息,并且所测得的温度不具备针对性。如果沟道电阻Rch或者JFET区电阻RJFET大,则器件表面的功耗就大,表面温度就高,而表面的高温最容易造成器件栅氧化层可靠性的降低,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对器件表面温度进行监测的方式,以便可以获得最快速准确的温度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功率半导体结温的测试需求,以及在传统温度传感器测温不准确灵敏度较低的背景下,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碳化硅可集成温度传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碳化硅可集成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PAD区域1、第二PAD区域2、第三PAD区域3、P型阱区4、N型阱区5、第一金属6、第二金属7、第三金属8、第一欧姆接触区域9、第二欧姆接触区域10和第三欧姆接触区域11;
所述N型阱区5和所述第二欧姆接触区域10间隔位于所述P型阱区4中;所述欧姆接触区域9位于所述N型阱区5中;所述第三欧姆接触区域11位于所述P型阱区4中,且连接所述P型阱区4和N型阱区5;
所述第三欧姆接触区域11由第一金属6引伸到第一PAD区域1,所述第一欧姆接触区域9由第二金属7引伸到第二PAD区域2,所述第二欧姆接触区域10由第三金属8引伸到第三PAD区域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P型阱区4采用铝离子注入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N型阱区5采用磷离子注入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蓉矽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蓉矽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4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