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及其供电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8048.8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彭新平;贾岩鑫;李辉;王威;郑维飞;罗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3/02 | 分类号: | B61C3/02;B60L53/22;B60L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王娟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集中 电动 车组 及其 供电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及其供电控制方法,包括动力车、拖车和控制车;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车内的电源模块双向连接;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控制车内的电源模块均与所述拖车内的电源模块单向连接,且所述拖车内的电源模块能为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控制车内的电源模块充电。本发明可实现动车组控制电源柜自身充电功能故障后,由拖车蓄电池为动力车蓄电池充电的功能,解决了动力车控制电源柜(充电模块)自身充电功能故障后无法为蓄电池充电,影响动车组运行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产业的迅猛发展,以蓄电池作为辅助电源的动力集中动车组应用越来越广泛。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动力车蓄电池作为动力车当中的重要部件,主要为控制电路、生活用电提供电源,因此,蓄电池的持续稳定运行能力,对动车组安全可靠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主流动力车一直存在蓄电池检修库内维护困难的问题。因检修库内无网压,无法升弓合主断,控制电源柜无法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维护,一旦机车长时间闲置,将导致机车蓄电池深度亏电,大大缩短蓄电池的寿命周期。
当前动力车蓄电池深度馈电后,需将地面充电设备与机车蓄电池连接,完成对深度馈电蓄电池的充电过程。而限于用户场地、设备等条件因素,机车检修库内并未配备蓄电池地面AC380V充电设备,无法对机车蓄电池进行深度充电,只能拆卸深度亏电蓄电池,送往蓄电池厂家进行维护保养。如果动力车控制电源柜(充电模块)发生故障,无法为蓄电池供电,则在动车组运用过程中,蓄电池存在亏电风险,影响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及其供电控制方法,解决动力车控制电源柜(充电模块)自身充电功能故障后无法为蓄电池充电,影响动车组运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包括动力车、拖车和控制车;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车内的电源模块双向连接;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控制车内的电源模块均与所述拖车内的电源模块单向连接,且所述拖车内的电源模块能为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控制车内的电源模块充电。
通过上述结构,动车组控制电源柜自身充电功能故障后,可以由拖车蓄电池为动力车蓄电池充电,从而解决了动力车控制电源柜(充电模块)自身充电功能故障后无法为蓄电池充电,影响动车组运行的问题。
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通过第一接触器接列车DC110V电源母线,控制车内的电源模块分别通过第二接触器接列车DC110V电源母线;所述拖车内的电源模块接所述列车DC110V电源母线。通过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便于控制拖车内的电源模块向动力车蓄电池或控制车蓄电池充电。通过DC110V母线贯通动力车、拖车和控制车的电源模块,解决了动车组长期存放后,蓄电池深度亏电但由于无网无法充电的问题。
本发明中,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车内的电源模块结构相同;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充电机连接;所述充电机与拖车内的电源模块、列车交流电源连接。可见,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
所述充电机包括与所述列车交流电源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通过转换开关接所述动力车内的蓄电池;所述控制车内的负载并联接入所述转换开关与所述蓄电池之间;所述拖车内的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车内的负载并联。所述拖车内的电源模块依次通过重联转换开关、重联接触器并联接入所述转换开关与所述蓄电池之间。通过重联转换开关,便于自动或手动控制拖车内的电源模块向动力车蓄电池或控制车蓄电池充电。
所述动力车内的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车内的控制系统通信。控制系统与司机室显示屏连接,可以显示蓄电池状态以及动力车/控制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