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员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8150.1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真史;深浦和实;林丈树;市村岳志;增田泰士;佐藤祐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18 | 分类号: | B60R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欣;佟泽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该乘员保护装置保护就坐于座椅的乘员,该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前气囊装置,其设置有前气囊,该前气囊放置在腰带的区域中并且在运行时膨胀成覆盖乘员的前方;以及椅座气囊装置,其设置有椅座气囊,椅座气囊布置在座椅的椅座部内,并且椅座气囊以至少使椅座部的前部侧向上向上隆起的方式膨胀。前气囊使膨胀气体流入内部,并且前气囊以在运行时向前和向上突出的方式膨胀,并且前气囊在完成膨胀时在其外周面上布置有抵接在乘员的大腿上的大腿抵接面和约束乘员的上身的上身约束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乘员保护装置,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构造的装置,该构造包括前气囊以及上气囊和下气囊,前气囊放置在座椅安全带中的腰带的区域中并且膨胀成覆盖乘员的前方,上气囊和下气囊分别在前气囊的前方膨胀,使得上气囊和下气囊的正面侧由前挡风玻璃和仪表板支撑(例如,参见JP-A-2019-34698)。
在该乘员保护装置中,前气囊构造为以从腰带向前并向上突出的方式膨胀,并且通过将前气囊夹在上气囊、下部气囊与乘员的上身之间,从而通过前气囊、上气囊和下部气囊来约束乘员。
另外,作为乘员保护装置,提供有一种具有如下构造的装置,该构造包括前气囊和前腰气囊,前气囊放置在座椅安全带中的腰带的区域中并以从腰带向前和向上突出的方式膨胀,前腰气囊在腰带和乘员腰部之间膨胀(例如,参见JP-A-2018-161975)。
然而,在JP-A-2019-34698中描述的乘员保护装置中,由于上气囊和下气囊布置在车体侧,例如,当约束就坐于在相对于前挡风玻璃和仪表板显著地向后滑动的座椅中的乘员时,在膨胀的前气囊与上气囊和下气囊之间可能存在间隙。结果,在一些情况下,不能抑制乘员腰部的向前移动,并且不能精准地约束乘员。此外,在JP-A-2018-161975中描述的乘员保护装置中,虽然为了防止乘员的腰部向前方移动而使前腰气囊在腰带与乘员的腰部之间膨胀,但该前腰气囊在膨胀完成时的高度较小(与腰带的宽度大致相同)。结果,存在不能精准地限制乘员腰部的向前移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一种能够精准地限制乘员的腰部的向前移动并可靠地保护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乘员保护装置,该乘员保护装置保护就坐于座椅的乘员,该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前气囊(安全气囊)装置,其设置有前气囊,前气囊放置在座椅安全带中的腰带的区域中,在佩戴座椅安全带时腰带约束乘员的腰部,并且前气囊在运行时膨胀成覆盖乘员的前方;以及椅座气囊装置,其设置有椅座气囊,椅座气囊布置在座椅的椅座部内,并且椅座气囊在运行时以至少使椅座部的前部侧向上隆起的方式膨胀,以限制乘员的向前移动,其中,前气囊使膨胀气体流入内部,并且前气囊以在运行时向前和向上突出的方式膨胀,并且前气囊在完成膨胀时在外周面上布置有能够抵接在乘员的大腿上的大腿抵接面和能够约束乘员的上身的上身约束面。
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具有包括布置在腰带区域中的前气囊装置和内置于座椅的椅座部中的椅座气囊装置的构造。另外,乘员保护装置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前气囊膨胀成覆盖乘员的前方,并且椅座气囊膨胀以至少使椅座部的前部侧向上隆起。因此,膨胀的椅座气囊限制乘员的臀部向前移动,并且能够限制乘员的腰部的向前移动。另外,腰部的向前移动被椅座气囊约束的乘员被以从腰带向前和向上突出的方式膨胀的前气囊承接。在这种情况下,膨胀的前气囊在使大腿抵接面与乘员的大腿的上表面接触的同时布置在乘员的上身的前方。因此,即使在乘员处于腰部的向前移动被椅座气囊抑制的状态下使上身移动靠近下身时,前气囊也使大腿抵接面在宽的区域上被大腿支撑,从而抑制压溃和压缩。结果,可以通过上身约束面精准地约束乘员的上身(从胸部到头部)。
因此,在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中,能够精准地限制腰部的向前移动,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护乘员。
此外,乘员保护装置可以具有以下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