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9657.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9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裴现一男;万远鑫;孔令涌;赵中可;任望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62;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曹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正极 | ||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正极片。其中,电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钛源、铝源、磷酸根、锂源、酸性络合剂、碱液和醇类溶剂混合形成溶胶后,干燥得到磷酸钛铝锂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对所述磷酸钛铝锂前驱体进行第一次烧结处理后,在含有氧气的混合气氛下进行第二次烧结处理,得到电极添加剂;所述电极添加剂包括多孔的磷酸钛铝锂内核、填充在所述磷酸钛铝锂内核孔隙中的碳材料,以及包覆在所述磷酸钛铝锂内核外表面的碳壳层。本申请电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在生成磷酸钛铝锂的同时原位生成碳材料填充和包覆层,工艺简便,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正极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环保新能源,具有可靠性好,安全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数码类产品、电动汽车、军工产品等领域。随着各行各业对新能源应用的需求和重视,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低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锂离子电池也向着高寿命、高安全、高倍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目前,由于商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自身离子电导率较低,在大倍率充放电过程中,其电极涂层上下极易出现较大极化,电极材料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得不到发挥,其电化学性能也较差。同时,电解液难以渗透进入电极涂层内部提高离子传输;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电解液流动性减弱、电导率急剧降低,更加阻碍了电极涂层内部的离子传输效率。
磷酸钛铝锂(LATP),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良好化学相容性和稳定的电化学性能,目前广泛应用于固态电解质。但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快离子导体添加剂,仍存在电子电导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正极片,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正极电导率低,影响电池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钛源、铝源、磷酸根、锂源、酸性络合剂、碱液和醇类溶剂混合形成溶胶后,干燥得到磷酸钛铝锂前驱体;
在惰性气氛下对所述磷酸钛铝锂前驱体进行第一次烧结处理后,在含有氧气的混合气氛下进行第二次烧结处理,得到电极添加剂;所述电极添加剂包括多孔的磷酸钛铝锂内核、填充在所述磷酸钛铝锂内核孔隙中的碳材料,以及包覆在所述磷酸钛铝锂内核外表面的碳壳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添加剂,所述电极添加剂包括多孔的磷酸钛铝锂内核、填充在所述磷酸钛铝锂内核孔隙中的碳材料,以及包覆在所述磷酸钛铝锂内核外表面的碳壳层。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正极片,所述正极片中包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0.1%~20%的上述电极添加剂。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在生成磷酸钛铝锂的同时原位生成碳材料填充和包覆层,工艺简便,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制备的电极添加剂,磷酸钛铝锂内核,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且多孔结构可以增大接触比表面积,增多活性位点,缩短传输路径;内核中填充的碳材料和碳包覆壳层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效率,通过对内核的填充和包覆,在保证添加剂高离子电导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电子电导率,使其成为离子/电子双快导体添加剂。应用到电极中后,可在电极涂层内部构筑离子/电子固相双传输通道,减小阻抗,增大离子/电子传输速率,从而提升倍率性能和快充能力。同时减少有机电解液注液量,从而增强电池安全性,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提升其大倍率循环性能。另外,本申请具有离子/电子固相传输通道的电极添加剂,在电极层内构筑的固相传输通道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以保证电极层内的离子/电子传输不受温度影响,从而改善电池的温度适应性,抑制高/低温环境下的容量衰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装置及数据存储方法
- 下一篇:电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