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硒或硫代胸腺嘧啶核苷-5’-三磷酸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1200.7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黄震;李洋;胡若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奥维特(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硒瑞恩特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9/10 | 分类号: | C07H19/10;C07H19/073;C07H1/00;C12P1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妮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腺 嘧啶 核苷 磷酸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硒或硫代胸腺嘧啶核苷‑5’‑三磷酸及其合成方法,部分合成步骤:化合物3或1与三氯乙酸进行脱保护反应,分别得到SeT即是4Se或ST即是4S;然后,通过一锅合成法将化合物4Se和4S分别转化为化合物5Se和5S,SeTTP即是化合物5Se和STTP即是化合物5S;接下来,将化合物5Se和5S纯化后通过进行表征,以确认其结构和纯度,然后用SeTTP或STTP和DNA聚合酶进行DNA酶促合成,得到化合物6,即是Se‑DNA或S‑DNA或硒硫代Se/S‑DNA;本发明通过创新合成SeTTP和STTP的方法,以及创新DNA聚合酶促合成的方法,建立了硒或硫原子特异性修饰策略SAM,以抑制DNA聚合中的T/G错配,提高碱基配对的特异性,并证明了SAM方法可以提高聚合酶反应、核酸分子识别和分子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饰三磷酸合成以及核酸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硒或硫代胸腺嘧啶核苷-5’-三磷酸及其核酸合成以及核酸分子检测运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核酸分子检测和核酸测序是病原体、肿瘤、疾病和环境检测鉴定和流行病控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其中,碱基配对是核酸分子识别的基础,它们在研究包括核酸诊断、分子序列识别、测序分析、遗传信息存储、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等等机制发现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DNA碱基(T/A和C/G)的正常准确配对和堆叠决定了DNA双链的结构和稳定性。然而,RNA中的非正常碱基对(如U/G),使RNA结构多样化,增强RNA功能,如核酶和病毒的RNA。但是,在DNA识别和合成中并不欢迎非正常碱基对(如碱基摆动配对T/G,典型的错配),因为它们会导致突变并降低DNA聚合的特异性。T/G配对的产生是通过胸腺嘧啶碱基上2-氧形成G摆动氢键导致的,而2-氧并不参与T/A碱基对。由于在同族元素中,硒的原子半径比氧的原子半径大得多,而且硒形成的氢键能力很差,2-硒并不参与SeT/A配对,因此,硒修饰后,2-硒胸腺嘧啶碱基不再与G碱基摆动配对,但并不影响2-硒胸腺嘧啶碱基与A碱基配对。
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商业化的RT-PCR或PCR或RT-qPCR或qPCR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病原体、肿瘤、疾病和环境核酸的检测。在RNA反转录(RT,reverse transcription)之后,DNA分子检测的基本原理如下所述:以TaqMan探针为例,TaqMan探针是一段寡核苷酸单链,与目标DNA互补,探针两端分别有一个报告基团和一个淬灭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不会检测到荧光,PCR扩增时,Taq DNA聚合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报告基团释放并发出荧光。每合成一条DNA链,就会切断一条探针,并产生一个单位荧光信号,信号的强度与结合到DNA链上的探针成正比,如图1所示。
现有技术最大的痛点问题在于针对低拷贝数下,病原体、肿瘤、疾病和环境核酸样本检测的灵敏的不够高,导致假阴性结果的产生。这是因为现有技术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有错配的存在(尤其是典型的T/dG和T/rG摆动错配),会导致低拷贝核酸分子的信号偏弱,背景噪音会将其淹没,无法被仪器准确检测到。由于病原体有可能会快速传播(例如新冠病毒),因此,解决假阴性的痛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奥维特(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硒瑞恩特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纽奥维特(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硒瑞恩特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1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