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汽车用断开式扭转减震动力传输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96861.9 | 申请日: | 2021-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蔡东;郭经顺;苑立宽;刘厚斗;栾会磊;周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13/76 | 分类号: | F16D13/76;F16D13/38;F16F15/10;F16H57/00;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于超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汽车 断开 扭转 减震 动力 传输 装置 | ||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用断开式扭转减震动力传输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发动机到变速箱的动力传递,而且改善了悬置系统、二横梁、变速箱悬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受力,悬置系统可采用成熟可靠的结构形式,消除了飞轮壳和变速箱壳断裂的风险,其包括扭转减震器总成、离合器压盘和摩擦离合器;所述扭转减震器总成包括扭转减震器壳体、输入轴、深沟球轴承Ⅰ和深沟球轴承Ⅱ,所述扭转减震器壳体包括旋转套筒段和锥形罩壳,所述锥形罩壳连通在所述旋转套筒段的左端;所述输入轴通过深沟球轴承Ⅰ、深沟球轴承Ⅱ配合回旋安装在所述旋转套筒段内圆面上,所述输出轴的左段依次套设所述摩擦离合器和离合器压盘,所述输出轴的右端设有端面齿法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重型汽车用断开式扭转减震动力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以前重型汽车的发动机功率和输出扭矩偏小,变速箱与发动机的连接采用直连的方式。随着人们对车辆动力性包括车速、载重量等要求的不断提高,重型汽车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已达580Ps以上,最大输出扭矩2500N·m,发动机的外形尺寸、重量和输出扭矩增加,同时为之匹配的变速箱的尺寸、重量和输入扭矩相应增加,发动机与变速箱的连接如果还采用直连的方式,原有的悬置系统结构形式和橡胶减震块的刚度已不再满足车辆高速行驶、适应复杂路况的需求,并且飞轮壳及变速箱壳体存在断裂的风险,大大增加了车辆的故障率。其次,由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外形尺寸加大,给整车方案布置带来不便,加大了悬置系统、二横梁、变速箱支撑等关键零部件的受力,从而给整车的可靠性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为了解决整车因发动机和变速箱尺寸、重量和扭矩增加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连接方式由直连改为断开式连接,完美的解决了上述问题。目前,这种断开式连接方式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连接件多采用橡胶与钢板硫化结构的连轴器,因发动机传递扭矩较大且高速、低速、启停等多种工况形式交错变化,所以对橡胶的性能和硫化工艺要求非常高。这种重型汽车用的橡胶结构的联轴器大多依赖国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售后维修周期长,且增加了客户的购车、用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用断开式扭转减震动力传输装置,
不仅能够实现发动机到变速箱的动力传递,而且改善了悬置系统、二横梁、变速箱悬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受力,悬置系统可采用成熟可靠的结构形式,消除了飞轮壳和变速箱壳断裂的风险,其次扭转减震器总成与发动机飞轮壳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对发动机、摩擦离合器和离合器压盘形成有效的保护,杜绝了恶劣工况包括泥土飞溅、光照暴晒、尘土覆盖等因素对其造成的损害,提高了重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重型汽车用断开式扭转减震动力传输装置,包括扭转减震器总成、离合器压盘和摩擦离合器;
所述扭转减震器总成包括扭转减震器壳体、输入轴、深沟球轴承Ⅰ和深沟球轴承Ⅱ,所述扭转减震器壳体包括旋转套筒段和锥形罩壳,所述锥形罩壳连通在所述旋转套筒段的左端;
所述输入轴通过深沟球轴承Ⅰ、深沟球轴承Ⅱ配合回旋安装在所述旋转套筒段内圆面上,所述输出轴的左段依次套设所述摩擦离合器和离合器压盘,所述输出轴的右端设有端面齿法兰。
进一步的,还包括轴承座和端盖,所述轴承座配到扭转减震器壳体的右端上并紧贴深沟球轴承Ⅱ的外圈限制其轴向移动;所述端盖配到扭转减震器壳体的左端上并紧贴深沟球轴承Ⅰ的外圈限制其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输入轴之间配合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端盖与所述输入轴之间配合安装有骨架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套筒段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形成用于盛装润滑脂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侧壁设有注油口和通气口,所述注油口上配合有注油嘴,所述通气口上设有通气塞。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的左端和右端均加工有矩形花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68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阵列基板与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