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药用复合菌粉及其制作方法和山药用复合菌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8165.3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焦国宝;孙宁宁;高璇璇;朱丽娜;陈晓宇;崔红健;王渝鹭;曹忠洋;张永钦;朱飞帆;段波;刘芦鹏;卢佳琦;邹瑞瑞;李佳;谢莹娟;席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C05G3/00;C05G3/60;C05G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桐亚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药 复合 及其 制作方法 菌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药用复合菌粉及其制作方法和山药用复合菌肥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山药种植技术领域。山药用复合菌粉包括按活菌数比的复合细菌菌粉:复合真菌菌粉为(20~100):(1~10),其中复合细菌菌粉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复合真菌菌粉包括哈茨木霉和金龟子绿僵菌。山药用复合菌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山药用复合菌粉200~500份、黄腐酸钾200~500份、海藻多糖100~300份和壳寡糖5~30份。山药用复合菌肥中各细菌与真菌协同工作改善土壤结构,同时防病虫害促进植株生长;且菌肥保留了微生物分泌生理活性物质,营养、活性成分含量高,综合作用提高山药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山药用复合菌粉及其制作方法和山药用复合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山药药食两用,块根肥厚、下扎较深,不仅所需营养多,而且易受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侵袭,使山药减产、品质变劣。山药地上部藤蔓密集,环境隐蔽,营造出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病原菌侵袭。
目前山药种植中存在如下缺陷:
①靠施用大量化肥增产;
②频繁使用农药防病虫害;
③可用的微生物产品,菌种单一、活力低,功效单一。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山药用复合菌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依靠施用大量化肥增产、频繁使用农药防病虫害、可用的微生物产品,菌种单一、活力低,功效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山药用复合菌粉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成本低、保留各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物,营养、活性成分含量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山药用复合菌肥,根据山药生长发育特点,刺激植株生长,全方位为山药提供营养成分,而且能够改善土壤条件,预防山药病虫害。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上述山药用复合菌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山药用复合菌粉,包括按活菌数比的如下组分:复合细菌菌粉:复合真菌菌粉为(20~100):(1~10);
其中所述复合细菌菌粉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所述复合真菌菌粉包括哈茨木霉和金龟子绿僵菌。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细菌菌粉中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比为(50~200):(1~10):(1~10):(10~30);
和/或,所述复合真菌菌粉中哈茨木霉和金龟子绿僵菌的活菌数比为(1~10):(5~20)。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细菌菌粉中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比为(100~150):(2~8):(2~8):(20~28);
和/或,所述复合真菌菌粉中哈茨木霉和金龟子绿僵菌的活菌数比为(2~8):(10~15)。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山药用复合菌粉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复合细菌菌粉和所述复合真菌菌粉混合得到所述山药用复合菌粉。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细菌菌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菌种分别进行活化,分别得到四种活化后的菌液;
步骤b:将步骤a得到的四种活化后的菌液分别制备四种种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8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