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挂车的防折叠及防侧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9905.7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中;何毅波;何建勇;胥峰;应宇汀;张鹏飞;屈亚洲;陈威民;李兵;陈伟艳;吴云兵;余亚敏;陈强;张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8 | 分类号: | B62D63/08;B60R21/13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挂车 折叠 防侧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半挂车的防折叠及防侧翻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呈并排设置,均包括连接架、固定板、U形螺栓和螺母,U形螺栓套设在连接架上,U形螺栓的两端均穿过固定板与螺母连接;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呈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的两侧;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均可沿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转动,以收拢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且均包括向靠近半挂车车头侧设置的缓冲件,第一缓冲机构远离第二缓冲机构的一侧及第二缓冲机构远离第一缓冲机构的一侧均设有侧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可用于防止半挂车侧翻和折叠撞击驾驶室;且安装时,不伤害半挂车原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挂车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挂车的防折叠及防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半挂车具有强的装载能力,在运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一般由牵引头提供动力,牵引头与半挂车一般呈分体设置的,可实现一个牵引头可应用于多辆半挂车。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半挂车的重量远远大于牵引头的重量,在高速行驶中牵引头进行急转弯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半挂车向牵引头折叠的情况,使得半挂车的货箱撞击牵引头,甚至会出现列车侧翻的情况,危及驾驶室内人员的安全。
在许多的半挂车试验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紧急转弯的情况,同样容易出现半挂车向牵引头折叠的情况。因此,需要设置防折叠和防侧翻装置,来有效保证试验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防折叠装置如何与车体连接,且不伤害车体的原始结构,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CN102029989B”公开的防折叠装置,该自动防折叠装置主要通过电控实现,依赖各部件之间的信号指令,可靠性较差,且防折叠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防护可靠,且不破坏半挂车原始结构的半挂车的防折叠及防侧翻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半挂车的防折叠及防侧翻装置,包括有:
用于与半挂车底盘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呈并排设置,且均包括连接架、固定板、U形螺栓和螺母,所述半挂车底盘连接在所述连接架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U形螺栓套设在所述连接架上,且U形螺栓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母连接;
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呈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的两侧,且均连接在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均可沿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转动,以收拢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均包括向靠近半挂车车头侧设置的缓冲件,且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远离第二缓冲机构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缓冲机构远离第一缓冲机构的一侧均设有侧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包括呈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均包括依次设置的前连接部、左连接部、后连接部和右连接部;且所述前连接部、左连接部、后连接部和右连接部上均设有所述U形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半挂车底盘包括两并排设置的工字钢梁,所述固定板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
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于一所述工字钢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架和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连于另一所述工字钢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两呈间隔设置的连接板,其中,一所述连接板处于第一连接架上,另一所述连接板处于所述第二连接架上,且两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半挂车底盘上的螺栓孔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前连接部、左连接部、后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呈中空设置且依次垂直,所述前连接部、左连接部、后连接部和右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均相同,且呈方形或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9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