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极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9021.1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6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唐伟超;李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13;H01M4/139;H01M10/0525;H01M50/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黄健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极片,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金属层和与第一金属层复合的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金属层层具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通过涂胶层连接,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通过焊接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使电池具有更低的内阻,同时可改善该集流体在后续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焊接加工性能,主要表现为可沿用纯金属集流体的常规焊接工艺,无需特殊的焊接工艺或焊接结构设计,即可获得较高的焊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集流体的极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二次电池,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储能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在一些滥用条件(如针刺、挤压、撞击等)下,往往会导致电池内部短路进而引起热失控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而在改善电池安全性的同时兼顾保证电池具有较低的内阻等特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集流体的极片,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使电池具有更低的内阻。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流体,包括第一金属层和与第一金属层复合的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金属层层具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通过涂胶层连接,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通过焊接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部分的表面面积是第一金属层表面面积的50-98%,第三部分的表面面积是第二金属层表面面积的50-98%。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减薄部,第一减薄部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的厚度;和/或,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减薄部,第二减薄部的厚度小于第四部分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减薄部是由第一金属层经腐蚀减薄处理形成,和/或,第二减薄部是由第二金属层经腐蚀减薄处理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进行腐蚀减薄处理时,第一金属层上包括第二部分的第一非减薄区域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用于防止第一非减薄区域被腐蚀减薄;和/或,在进行腐蚀减薄处理时,第二金属层上包括第四部分的第二非减薄区域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用于防止第二非减薄区域被腐蚀减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部分包括远离第二部分的第一减薄部和靠近第二部分的第一未减薄部,在沿第一减薄部至第一未减薄部的方向上,第一未减薄部的长度为d1,0.3mm≤d1≤3mm,第二部分的厚度、第一未减薄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减薄部的厚度;和/或,第三部分包括远离第四部分的第二减薄部和靠近第四部分的第二未减薄部,在沿第二减薄部至第二未减薄部的方向上,第二未减薄部的长度为d2,0.3mm≤d2≤3mm,第四部分的厚度、第二未减薄部的厚度大于第二减薄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减薄部、第二减薄部的厚度分别为0.1~5μm,第二部分的厚度、第一未减薄部的厚度、第四部分的厚度、第二未减薄部的厚度分别为1~20μm。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涂胶层的厚度为0.5~5μm。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金属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金属层的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一个表面进行涂胶;将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复合,使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经涂胶形成的涂胶层相连;将第一金属层的第二部分和第二金属层的第四部分焊接在一起,得到集流体。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极片,包括上述集流体和位于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的活性物质层;极片上还设有极耳,极耳焊接在集流体的第一金属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金属层的第三部分形成的焊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9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