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与跟踪协同的无人机视觉引导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8951.5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柏连发;狄世庆;陈霄宇;韩静;张毅;魏驰恒;何丰郴;陈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G06K9/00;G06T7/24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学彪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跟踪 协同 无人机 视觉 引导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检测与跟踪协同的无人机视觉引导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软件处理模块和无人机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是前端模块,用于获取和传输图像;软件系统包括软件框架和软件工作流程,软件框架包括软件初始化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目标检测模块、目标跟踪模块、建模跟踪融合模块、定位计算模块和飞控模块。本发明在地面上打开,随后飞行到目标上空,选择目标;不断定位抵近该目标;当抵近目标到一定程度后,将定位目标切换为目标上方关键部位;在该关键部位上执行业务功能。本发明同时使用目标检测算法和目标跟踪算法,设计两种算法的融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两种算法各自的优势,使得系统获得更佳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与跟踪协同的无人机视觉引导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无人机视觉引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机作为成熟的技术,应用在各大领域。视觉引导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对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相应处理,结合摄像头内参、约束条件信息等解算目标运动过程中的位姿信息,从而控制飞行器降落的一种新型导航技术,因其精度高、抗干扰、被动成像、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关注。而现有技术中的目标获取存在精度瑕疵,因此,需要一种检测与跟踪协同的无人机视觉引导系统及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与跟踪协同的无人机视觉引导系统,其具体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述硬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软件处理模块和无人机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是前端模块,用于获取和传输图像;软件处理模块是核心模块,其用于接收并处理图像采集模块传来的数据,也用于依据数据处理结果控制无人飞行模块;无人飞行模块负责飞行搭载和飞行控制,其接收软件处理模块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根据信号调整系统飞行状态;
所述软件系统包括软件框架和软件工作流程,所述软件框架包括软件初始化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目标检测模块、目标跟踪模块、建模跟踪融合模块、定位计算模块和飞控模块;
所述软件工作流程包括主线程、相机线程、串口线程和定位线程;主线程用于初始化各模块与子线程;所述相机线程用于采集与存储图像;所述串口线程用于负责控制无人机执行功能;所述定位线程用于定位目标及调整检测跟踪算法。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选用的硬件是Intel-Realsense-D435i型深度相机;所述软件处理模块选用的硬件是嵌入式平台是NVIDIA-Jetson-TX2核心板;所述的软件框架设置于所述 NVIDIA-Jetson-TX2核心板上;所述无人飞行模块选用的硬件是M600型无人机。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Intel-RealSense深度相机)和软件处理模块(NVIDIA-Jetson-TX2)之间通过Type-c数据线即可完成硬件连接和数据传输;软件处理模块和无人飞行模块之间,在硬件层面通过杜邦线将两模块预留的串口排针进行对应连接,在 NVIDIA-Jetson-TX2平台上通过软件方式,开启TX2的串口通信功能;系统具备图像回传功能;用户能够通过手机app(DJI-GO)随时观看系统进行视觉引导的过程,对系统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进一步的,相机线程中,存储相机图像时需使用线程锁,且在存图前采用H265编码压缩图片大小;串口线程与定位线程共享无人机定位数据,在访问数据时需使用线程锁;当串口线程获取到的无人机高度值低于系统设定阈值时,其控制控制无人机强制返航,防止系统发生意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