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粒细化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2277.1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1/06;C22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31503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粒 细化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晶粒细化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金属氮化物10%~50%,金属碳化物10%~50%,稀土元素5%~40%。还提供了上述晶粒细化剂在制备Cu‑Cr‑Zr合金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晶粒细化剂,由金属氮化物、金属碳化物和稀土元素组成,在铸造铬锆铜过程中,使柱状枝晶组织得到较大的改善,组织均匀性得到质的提升,实现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粒细化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Cu-Cr-Zr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抗裂性,且硬度高,耐磨抗爆、软化温度高等优势,同时,其焊接时电极损耗少,焊接速度快,焊接总成本低,在电子信息、导电导热媒介、工业装备零部件、模具等领域应用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高速铁路应用铬锆铜材料不断增加,吸引了全球广泛的关注,也是近三十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铜合金产品之一。
Cu-Cr-Zr合金生产的工艺有水平连铸工艺、半连铸工艺、上引工艺、真空炉铸造工艺。其中,水平连铸工艺:水平连铸→固溶→拉丝→时效→压光矫直;水平连铸(盘圆)→固溶→连续挤压→拉丝→时效→联合拉拔;半连铸工艺:铸锭→挤压→固溶→拉丝→时效→压光矫直;真空炉工艺:真空浇铸铸锭→挤压→固溶→拉丝→时效→压光矫直。所有工艺均需要有组织均匀的铸坯,现阶段各工艺均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即组织晶粒粗大,柱状枝晶发达,导致后道成品经常出现铸态枝晶组织。其中,生产的电极帽产品在冷镦过程出现织构现象。由于组织不均匀性导致产品壁厚不均等问题,导电嘴加工排屑困难,高速机床加工过程容易出现断刀,加工件表面粗糙等问题,导致产品直接报废,高速铁路应用铬锆铜速度比较慢,也是由于铸坯存在柱状枝晶难消除。
现阶段对于铬锆铜合金的组织优化主要采用热处理方法。通过高温固溶的方法将水平连铸、上引、挤压坯料进行组织再结晶处理,获得等轴晶组织,但是部分柱状枝晶组织依然会存在于坯料中,成为导致后道成品报废的主要原因。晶粒细化是通过在熔体内部增加形核质点,从而可以在凝固结晶的时候,形成更多晶粒的一种方法,行业内对于铬锆铜晶粒细化剂研究较少。因此为解决组织不均,柱状枝晶问题,开发一款新型铬锆铜细化剂成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晶粒细化剂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晶粒细化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金属氮化物10%~50%,金属碳化物10%~50%,稀土元素5%~40%。
进一步地,所述晶粒细化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金属氮化物40%~50%,金属碳化物40%~45%,稀土元素5%~15%。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氮化物为氮化铝、氮化钛、氮化钽中的一种或几种。
金属氮化物:起晶粒细化的作用,由于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以及较好的金属性能以及稳定性,可以占据晶界位置,排出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碳化物为碳化铬、碳化钒、碳化锆中的一种或几种。
金属碳化物:起晶粒细化的作用,高温化学稳定性好,优良的细化核心。
进一步地,所述稀土元素为铈、钇中的一种或两种。
稀土元素:晶界清理,铜水净化。
其中,金属氮化物和稀土之间的作用形成的过渡金属氮化物,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降低界面能,有利于结晶依附,降低形核所需要的势能,同时氮化物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颗粒过渡金属氮化物在熔体中不宜发生热分解以及其他化学反应,作为稳定的异质形核中心,增加形核率,晶粒的增加反过来抑制晶粒的长大,从而使得组织细小、均匀。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上述晶粒细化剂在制备Cu-Cr-Zr合金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2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