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悬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6549.7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有也;神田龙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7/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悬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抑制车辆的举动变化的电动悬架装置。电动悬架装置(11)具备设于车辆(10)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用于使车身的振动衰减的衰减力的电磁致动器(13),并具备:信息获取部(41),其获取车辆的簧上速度(SV)、俯仰率(PV)、侧倾率(RV)的信息;弹起目标值运算部(47),其基于簧上速度运算车辆的弹起姿势控制用的弹起目标值;俯仰目标值运算部(48),其基于俯仰率运算车辆的俯仰姿势控制用的俯仰目标值;侧倾目标值运算部(49),其基于侧倾率运算车辆的侧倾姿势控制用的侧倾目标值;和驱动控制部(45),其使用基于弹起目标值、俯仰目标值及侧倾目标值的合计值而得到的控制目标载荷来进行电磁致动器的驱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致动器的电动悬架装置,该致动器设于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用于使车身的振动衰减的衰减力。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致动器的电动悬架装置,该致动器设于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用于使车身的振动衰减的衰减力(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电动悬架装置具备:基本输入量计算机构,其基于车轮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车轮速度变化量来计算车辆的基本输入量;第1目标电流设定机构,其基于基本输入量设定第1目标电流;第2目标电流设定机构,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车身加速度来设定第2目标电流;和控制机构,其在控制车辆举动的车辆举动控制装置非工作时基于第1目标电流控制阻尼器(致动器),并在车辆举动控制装置工作时基于第2目标电流控制阻尼器(致动器)。
根据专利文献1的电动悬架装置,无需使用上下G传感器和行程传感器,且不涉及设定于悬架的主销后倾角,都能恰当控制致动器的衰减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7906号公报
不过,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悬架装置中,为了抑制与弹起(上下)姿势、俯仰姿势、侧倾姿势相关的车辆的各举动变化而计算与天棚(skyhook)(弹起)姿势控制、俯仰姿势控制、侧倾姿势控制相关的各个控制目标值。从以这种方式计算出的各控制目标值中选择最大的控制目标值。接着,使用上述选择的控制目标值进行致动器的驱动控制。由此,抑制车辆的举动变化。
然而,在像专利文献1的电动悬架装置那样,从上述计算出的各控制目标值中选择最大的控制目标值、并使用所选择的控制目标值进行致动器的驱动控制的情况下,与未被选择的姿势方向相关的控制目标值不会被反映到致动器的驱动控制中。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悬架装置中,在恰当抑制车辆的举动变化方面还有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悬架装置,该电动悬架装置通过在考虑与弹起姿势、俯仰姿势、侧倾姿势相关的所有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下进行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能够恰当抑制车辆的举动变化。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电动悬架装置具备设于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并产生用于使该车身的振动衰减的衰减力的致动器,该电动悬架装置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具备:信息获取部,其分别获取该车辆的簧上速度、俯仰率、侧倾率的信息;弹起目标值运算部,其基于所述簧上速度运算该车辆的弹起姿势控制用的弹起目标值;俯仰目标值运算部,其基于所述俯仰率运算该车辆的俯仰姿势控制用的俯仰目标值;侧倾目标值运算部,其基于所述侧倾率运算该车辆的侧倾姿势控制用的侧倾目标值;和驱动控制部,其使用基于所述弹起目标值、所述俯仰目标值及所述侧倾目标值的合计值而得到的控制目标载荷来进行所述致动器的驱动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考虑与弹起姿势、俯仰姿势、侧倾姿势相关的所有控制目标值的情况下进行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能够恰当抑制车辆的举动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动悬架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5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