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菇卤面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39841.8 | 申请日: | 2021-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3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云间烟火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7/109 | 分类号: | A23L7/109;A23L23/00;A23L31/00;A23L13/10;A23L13/20;A23L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周宇凡 |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菇卤面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菇卤面的制作方法,采用鹿茸菌作为主要原料,鹿茸菌鲜味浓郁、营养丰富,口感鲜嫩脆爽。本发明利用鹿茸菌特有的鲜味且营养丰富的特点,先跟禽畜的骨头一起吊汤,用作制作面的高汤;然后再利用捞出的鹿茸菌跟禽畜的肉结合,用作面的打卤,一菇二用,从而创造一个特色鲜明的全新面品类。具体的讲,该鹿茸菌还可配合肉类和/或肉骨类或辅以其他菌菇类熬煮一定时间进一步提升高汤的风味和营养,之后将已经完成熬煮的高汤内的鹿茸菌取出,再将鹿茸菌与肉类共同进行一定时间的卤制或烧制,最后配合面条食用。本发明的优点是:高汤味道鲜美,可提供丰富且均衡的营养;打卤包含肉类和鹿茸菌,口感层次丰富且味道鲜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菇卤面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美食大国,尤其是当下,各种菜肴创新层出不穷,但传统的面条品类创新却很鲜见,都是诸如北京炸酱面、兰州牛肉面、武汉热干面、重庆小面、河南烩面等都是多少年来的老面孔,而且这些面往往重视口味,而忽视营养的搭配。人们期待面条领域会像其它菜肴一样,有新的好吃且又有营养的品种或品类出现,从而使面类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菇卤面的制作方法,通过鹿茸菌来作为吊汤和打卤的原料,经过烧制工艺控制,使熬制的高汤和卤料的鲜度在不使用味精或其他调味品的情况下,也可完全满足食客鲜度要求,同时实现口感脆爽的作用。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菇卤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次进行吊汤、打卤和浇制,其中所述吊汤包括纯汤的吊汤和复合汤的吊汤;
所述纯汤的吊汤是指将鹿茸菌跟其它菌类进行熬煮制备高汤;所述复合汤的吊汤是指采用鹿茸菌跟禽畜的骨头熬煮一定时间制备高汤;
在所述高汤熬煮时,所述鹿茸菌是在汤水沸腾后再行加入并持续熬煮一定时间;
所述的打卤是将已经制备好的所述高汤内的鹿茸菌取出,再将所述鹿茸菌与肉类混合进行卤制或烧制,制成卤料;
所述浇制,是将煮熟捞出的面条中入所述纯汤和卤料拌制,或者是将煮熟捞出的面条中加入复合汤和卤料拌制,或者是将煮熟捞出的面条中加入复合汤拌制。
复合汤的吊汤过程中,所述骨头的熬煮时间不低于4小时以后再加入所述鹿茸菌,之后的混合熬煮时间为1-2小时。
复合汤的吊汤过程中,所述骨头的加入量占汤水重量百分比为60%-70%。
在吊汤过程中,所述鹿茸菌的加入量占汤水重量百分比为30%-40%。
所述打卤内的肉类包括牛肉、羊肉、猪肉、猪蹄髈、鸡肉、鸡爪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骨头包括鸡骨、鸭骨、猪骨、牛骨、羊骨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卤料高汤可提供丰富且均衡的营养,且绿色环保不加任何提鲜调味料,口感脆爽、层次丰富且味道鲜美;高汤、卤料组合选择多样,可满足不同食客的选择需要;制作过程较为方便,便于在面馆内的现场加工制作,适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菇卤面的制作方法,可实现菇卤面的制作,“菇卤面”中的“菇”所指的是一种作为菌菇的鹿茸菌,而“卤”则是体现在对鹿茸菌的一种烹调方式,可以萃取出鹿茸菌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鲜味,还可利用鹿茸菌所具有的“脆”的口感。该鹿茸菌本身是一种名贵山珍。它蛋白质含量高、糖分少,质地细腻、味道鲜美、清香可口。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菇卤面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云间烟火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云间烟火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8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