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种植早播马铃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5938.1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9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恺;郑翔天;火有仁;吴成秀;王彦林;牛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13/00;A01C1/06;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李正 |
地址: | 743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种植 系统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选地与整地:2)冬灌、建棚;3)施基肥;4)种子处理;5)播种:旋耕土地后,用划行器划出起垄基准线,然后起行距90cm、高25cm的垄,并在垄之间每隔5~6m起略低垄高的分水畦;垄上开沟及播种;覆草;覆膜;搭建小拱棚并覆膜;6)田间管理;7)病虫害防治;8)收获。本发明采用温室种植技术,在垄上开挖种植沟槽,种薯下播后,在种植沟槽内铺设秸秆,并覆盖黑膜,搭建小拱棚,形成三膜保温结构,确保马铃薯出苗及正常生长所需温度,同时又通过秸秆抵挡直射阳光,避免阳光伤害薯苗,对膜内温度起到调控作用,维持膜内温度的相对稳定,避免烧苗和冻苗现象的发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5月05日、申请号为201610294265.6、发明名称为《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的分案申请,申请人为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种植早播马铃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是一种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兼用型经济作物,其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等优点,加之我国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农作物产业。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行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市场价格、品质及上市时间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市场价格竞争使得农民收益下降,长久下去会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将对产业造成不可逆的负面伤害。因此,品质是过去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得温室栽培和脱毒组培技术迅速普及,极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但在提高马铃薯品质的同时,明显增加种植成本,经济效益并没有明显提高。众所周知,上市时间是蔬菜行业的关键,其对菜农的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成为马铃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提早蔬菜上市的方法主要是温室栽培,如中国专利CN102893791A公开了一种高效马铃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选择:选择平坦、土层深厚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或壤土,冬前深耕25~30cm疏松土壤,并施加肥料;2)种薯处理:播种前15天挑选种薯并在阳光下晒7天,并进行切块,然后在潮湿环境下催芽;3)播种:立春前后10天,将催芽后的种薯块在地下14~18cm的深度,并采用单垄双行进行种植,并覆盖地膜;所述单垄双行种植的垄间大行距为70~75cm,双行的间距为15cm,同行的株距为20~25cm;4)搭建拱棚:在播种后5天内搭建拱棚,该拱棚高度为1.5~1.8m,并控制拱棚内白天温度在30℃以上,晚上在18℃;5)田间管理:在幼苗期和发棵期及时浇水,保持土壤见湿见干。CN105409529A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其步骤包括:1)整地建棚:秋收后,选土壤疏松透气的地块,深耕冻垡晒垡,耙细整平,每亩施优质腐熟土杂肥3立方或含量30%以上的有机肥140~160kg,施硫酸钾18~22kg、三元复合肥140~160kg、增施以锌、硼为主的微量元素肥;搭建拱棚,拱棚覆盖两层无滴膜,其中一层膜覆盖拱棚顶部,二层膜距离拱棚顶部30~50cm;2)选种:选择品种费乌瑞它,荷兰七号、荷兰十五号脱毒品种,每亩用种量140~160kg;3)切块催芽:播种前20天进行催芽,催芽可利用冬暖大棚、土温室、加温阳畦或温暖的室内,在14~16℃,15~20天出芽,薯芽长1.5~2cm时,要将种薯扒出放在15~20℃散射光的室内或大棚内晾芽3~5天,直至芽变绿,每kg种薯切40~50块,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切块时应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带顶芽,剔除杂种或病薯;4)播种:播种时间在1月至2月上旬的晴天中午,实行单垄双行种植,垄距80cm,种双行,行距18~22cm,株距25~30cm,亩定植5500~6000株,种植开沟深8~10cm,宽20cm,浇水后斜调角种植,芽向上,用少量细土先盖住芽,然后施肥、药,覆土起垄,盖土深度:薯种至垄面10~15cm,把垄面搂平,喷施除草剂,然后覆盖地膜,最后固定好棚膜;5)田间管理:棚内温度控制,白天20~26℃,夜晚12~14℃,白天温度在控制范围内时要通风,保持农膜最大采光量,肥水管理:齐苗、团棵、现蕾浇三次水,切忌大水漫灌,浇至垄高1/2或2/3;6)防治病害:在发现蚜虫时用10%吡虫啉喷1~2次;发现晚疫病的病株后,立即将病株拔除,带离田间深埋,每隔七天喷施一次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剂用于防治;7)适时收获:收获期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视市场价格和产量及时上市,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CN102511277A公开了早春马铃薯防寒保温的栽培方法,其在头年11月于土壤封冻前深耕30cm冻垡,立春前后用机械耙平、耙实等待播种;2月上中旬播种,用机械开深25~30cm左右、宽20cm的播种沟,沟内亩铺设玉米秸秆1000~1500kg,秸秆(5)厚度10~15cm,两端让部分秸秆露出地面,在玉米秸上均匀撒施生物秸秆反应菌种和麦麸的混合物后覆土5~10cm,浇大水后在沟内斜调角摆种,选用脱毒良种,施用马铃薯配方肥,株距25~30cm,小行距20cm;播种后覆土,覆土后种薯(4)到地面12~14cm,搂平,覆盖黑白地膜(1);播种后,每6垄建一个大拱棚(3),大拱棚的跨度为470~480cm,高度为130~150cm,大拱棚(3)上覆盖6丝农膜,相邻的大拱棚之间间距为70~80cm;大拱棚(3)内每3垄建1小拱棚(2),小拱棚(2)上覆盖4丝农膜;20天左右,结合破膜放苗,在垄肩上打二行孔,孔距25~30cm,孔径1.5~2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进氧气发酵,促进秸秆转化;马铃薯播后出苗前不用揭盖农膜,40%的马铃薯苗顶膜时至棚内最低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10℃~12℃以上这段时间,每天早上将小拱棚农膜揭至一边,下午盖上;当大拱棚棚内温度大于25℃时开始通风,将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控制在15℃~17℃,随棚内温度调节通风口的大小;当马铃薯植株高度20cm时将小拱棚的农膜撤掉,4月中旬将大拱棚的农膜、架材和小拱棚的架材撤掉,置于阴凉的地方等待明年再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5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