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香粉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6411.2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邢冉冉;陈颖;周梦月;张九凯;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宋凌林 |
地址: | 1001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粉 植物 成分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五香粉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别方法,包括提取五香粉基因组DNA,用带有碱基标签的ITS2和psbA‑trnH基因通用引物对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构建测序文库、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结果评判等主要步骤。本方法可以通过一次检测鉴定出五香粉产品中的多种植物源性成分,具有检测范围广、检测通量高、灵敏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五香粉中植物源性物种成分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五香粉,也称五香面,是一种传统的中式复合调味料,是将五种及五种以上香辛料干品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用以平衡五种基本的口味(甜、酸、咸、苦、鲜)。五香粉广受人们喜爱,是中国烹饪中使用最广泛的食用香辛料。市售五香粉配方、口味均有较大差异,各生产厂家均有各自配方,且都保密,其主要调香原料大体有八角、桂皮、小茴香、砂仁、豆蔻、丁香、山奈、花椒、白芷、陈皮、草果、姜、高良姜、甘草等。五香粉以粉末状形式售卖,原始性状消失,且其原料多样并多有混杂,消费者难以辨别其是否掺假,这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多以廉价的、颜色相近的物质掺入其中,如廉价的农作物(谷糠、麸皮、玉米粉)和外部表形特征相似的物种。
由于五香粉中的物种原始特征已经消失,依据其外部形态和感官特征进行鉴别难度很大。加上五香粉成分复杂,导致掺假隐蔽,难以检测。最常用的理化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和光谱法,主要是根据样品中的特异性化学组成来进行真伪鉴别,而生物体的成分容易受到季节、产地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结果判定的不准确性。此外对于加工后的五香粉样品,由于其化学结构和组成发生了变化,并且产品中可能掺杂了其他配料,给化学组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带来了困难,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常用的基于DNA的分子检测方法通常一次只能检测出一种或者少数几种物种,而不能快速准确分析出大量的物种信息。当样本数量很大时,需要花费很大的物力和人力。另外,当待测样品是混合物或者未知样品时,生物体的分离比较困难,加之物种的原始特征已经消失,这些现有的食品物种成分鉴别技术,无论从涉及的原料产品范围,还是从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通量、高准确性、高质量的五香粉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别方法,以实现非靶标多物种筛查的目的,破解目前的“黑箱”难题,来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五香粉中植物源性物种成分来源鉴别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一次检测鉴定出五香粉产品中的所有植物源性成分,具有检测范围广、检测通量高、灵敏度高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五香粉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待测样品;
(b)从所述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
(c)用带有碱基标签的ITS2和psbA-trnH基因通用引物对(b)中所述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
(d)对所述PCR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定量检测;
(e)用上一步骤中检测合格的PCR扩增产物构建测序文库并进行质量检验;
(f)对上一步测序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ITS2和psbA-trnH基因片段序列;
(g)将上一步所得ITS2和psbA-trnH基因片段序列与本地ITS2和psbA-trnH基因序列数据库和/或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测序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的同源性确定五香粉样品中的物种成分。
本发明所述五香粉样品为一类将多种香辛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粉状调味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6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磺酸去铁胺在制备治疗中耳炎药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刹车柄铆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