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制动蹄片鼓式制动器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9259.5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4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中;蔡晓伟;李叶岭;王磊;王国可;赵晓亮;胡广文;何永攀;吴龙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3/00 | 分类号: | F16D53/00;F16D65/06;F16D65/08;F16D65/16;F16D65/52;F16D121/04;F16D125/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1001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蹄片鼓式 制动器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制动蹄片鼓式制动器及工作方法,多制动蹄片鼓式制动器包括内张型制动机构、制动底板、外束型制动机构以及制动鼓;内张型制动机构和外束型制动机构均包括矩形密封圈以及活塞,制动底板内壁上设有环槽,矩形密封圈嵌入环槽中,活塞的顶端安装有摩擦片,液压制动轮缸的外侧连接有油液管路,油液管路中充有油液,油液管路与制动底板的内腔相连通,制动底板中位于活塞的一侧安装有隔板,油液与活塞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隔板上安装有单向阀和背压阀。本发明利用内张型制动机构和外束型制动机构压紧制动鼓,施加摩擦力;同时,通过多组不同开启压力的背压阀和不同摩擦系数的摩擦片,实现多组内张型制动机构和外束型制动机构顺序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制动蹄片鼓式制动器及工作方法,其属于汽车底盘制动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动器是制动系统中用以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通常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作用产生制动力矩。各类汽车使用的摩擦制动器可分为盘式和鼓式两大类。
目前,鼓式制动器因价格低廉,制动力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存在许多问题,如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和散热性较差;如没有同时实现内张型和外束型的制动器;如摩擦片磨损后需要维护调准;如摩擦系数固定不可变,不能迅速增大制动力等。
因而,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可变摩擦系数,制动效能稳定的鼓式制动器,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制动蹄片鼓式制动器及工作方法,利用内张型制动机构压紧制动鼓的内圆柱面和和外束型制动机构压紧制动鼓的外圆柱面,施加摩擦力的鼓式制动器;同时,通过多组不同开启压力的背压阀和不同摩擦系数的摩擦片,实现多组内张型制动机构和外束型制动机构顺序动作,具有快速增大摩擦力和制动效能稳定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制动蹄片鼓式制动器,安装于汽车上,包括内张型制动机构、制动底板、外束型制动机构以及制动鼓;
所述内张型制动机构和外束型制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相同,均包括矩形密封圈以及活塞,所述制动底板内壁上设有环槽,矩形密封圈嵌入环槽中,所述活塞的顶端安装有摩擦片,所述制动底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偏心凸轮;
所述液压制动轮缸的外侧连接有油液管路,油液管路中充有油液,所述油液管路与制动底板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制动底板中位于活塞的一侧安装有隔板,油液与活塞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隔板上安装有单向阀和背压阀,制动时,制动底板的内腔中油液油压升高,当达到背压阀的开启压力时,背压阀开启,油液进入到活塞的位置以推动活塞及摩擦片移向制动鼓。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鼓包括内圆柱面和外圆柱面,内张型制动机构位于制动鼓的内圆柱面一侧,外束型制动机构位于制动鼓的外圆柱面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环槽为梯形截面状,所述制动底板内腔充满油液。
进一步地,所述内张型制动机构包括第一内张型制动机构、第二内张型制动机构、第三内张型制动机构、第四内张型制动机构、第五内张型制动机构以及第六内张型制动机构,所述第一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四内张型制动机构中心对称,第二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五内张型制动机构中心对称,第三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六内张型制动机构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四内张型制动机构中摩擦片的摩擦系数为0.35,第一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四内张型制动机构背压阀的开启压力为0.1bar。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五内张型制动机构中摩擦片的摩擦系数为0.4,第二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五内张型制动机构中背压阀的开启压力为0.4bar。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六内张型制动机构中摩擦片的摩擦系数为0.45,第三内张型制动机构和第六内张型制动机构中背压阀的开启压力为0.8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9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