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端粒酶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7630.6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1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程龙;叶棋浓;王瑞官;金蕊;李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48 | 分类号: | C12Q1/48;C12Q1/68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何叶喧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端粒 方法 及其 专用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端粒酶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Biotin‑DTA),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取供试生物样本,进行细胞裂解,得到细胞裂解液;(2)取细胞裂解液,通过免疫沉淀进行端粒酶的纯化,得到纯化端粒酶溶液;(3)制备反应体系,进行延伸反应;所述反应体系中含有5’端具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dNTP、KCl和纯化端粒酶溶液;(4)收集延伸反应产物;(5)依次进行电泳、转膜、紫外交联和信号检测,以特征条带的多少和/或信号强弱来反应供试生物样本的端粒酶活性。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定量准确且无需PCR且无放射性的直接检测端粒酶的方法,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行性及敏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端粒酶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物素标记的无需PCR且无放射性的直接检测端粒酶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背景技术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人端粒是由6个碱基重复序列(TTAGGG)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稳定染色体的功能,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保护染色体的稳定性,调节细胞生长。由于正常细胞线性DNA复制时5'末端消失,随着体细胞不断增殖,端粒逐渐缩短。当细胞端粒缩至一定程度,细胞停止分裂,处于衰老状态。故有人称端粒为正常细胞的“分裂钟”(Mistosis clock),端粒长短和稳定性决定了细胞寿命,并与细胞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端粒酶(Telomerase)具有端粒延伸功能,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其RNA组分为模板,蛋白组分具有催化活性,在端粒5'末端合成端粒重复序列。
癌症已逐渐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球每年癌症新发病例逐渐上升,死于癌症的患者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癌症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数量在全球中占比最高,分别为24%和30%。预计癌症将成为本世纪预期寿命增加的最大障碍。因此癌症的诊断及治疗仍然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的诊断手段也不断增多。端粒酶为端粒的末端不断增加(TTAGGG)的重复序列,使得端粒不会因为细胞分裂缩短,从而细胞获得永生化。研究表明,90%的肿瘤细胞端粒酶高表达,而正常细胞和良性组织的细胞不表达端粒酶,因此,端粒酶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标记物来协助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患者的预后及检测是否复发。并且,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对端粒酶的不断深入研究,靶向端粒酶的相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近几十年来,呈现出了许多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改进方法,都是围绕如何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
基于PCR的TRA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自从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是目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主要方法之一。TRAP有极高的敏感性,通过PCR扩增产物后能放大几亿倍的强度。但是TRAP也存在一些缺点:细胞裂解液中的其它分子会对端粒酶有抑制作用,细胞内的生物分子(比如胆汁盐、血红蛋白、肝素和乳铁传递蛋白等)会抑制PCR反应中的Taq聚合酶,从而出现假阴性;PCR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扩增错误、耗时较长,循环数不好控制等问题,低浓度的差异明显,高浓度的差异不明显,不能反应端粒酶的持续结合能力,对于端粒酶活性定量欠佳;使用放射性标记物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因此应用受到局限;容易出现假阳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出现的免PCR的直接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DTA),在实验室也逐步受到重视,该方法能够准确定量,对于细胞生物及体外生物化学的端粒酶研究有一定的优势。不过该方法使用同位素标记,实验过程中,存在同位素污染,并且32P的半衰期短,2周左右,如果订购试剂的话,到国内需要一定时间,容易衰减,影响实验的结果。每次用量大,要消耗100-200uCiα-32P,费用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7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撑开式拨动轮椅
- 下一篇:一种室内预处理的装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