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02604.4 申请日: 2021-02-23
公开(公告)号: CN113444169B 公开(公告)日: 2021-12-28
发明(设计)人: 严景华;史瑞;王奇慧;高福;马素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6/10 分类号: C07K16/10;A61K39/42;A61P31/14;G01N33/577;G01N33/569
代理公司: 北京悦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4 代理人: 司丽春
地址: 10010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型 冠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该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2019‑nCOV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阻断2019‑nCOV的RBD与ACE2结合,抑制2019‑nCOV的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中和活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又称为SARS-CoV-2)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

治疗性抗体药物不但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同样有效。目前已经上市的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有预防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帕利珠单抗(Synagis),治疗HIV感染的艾巴利珠单抗(Trogarzo),以及用于狂犬病毒暴露后预防的Rabishield。同时还有针对众多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https://clinicaltrials.gov/)。

2019-nCoV属于冠状病毒。同属冠状病毒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也曾在分别在2002-2003年和2012年引发疫情。在2020年2月11-12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of Viruses,ICTV)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正式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世界卫生组织(WHO)同日在日内瓦举办全球研究和创新论坛上宣布,由这一病毒导致的疾病的正式名称为“COVID-19”。

病毒要感染细胞,首先需要通过囊膜蛋白结合宿主的受体。抗体,尤其是中和活性抗体,通过结合到囊膜蛋白上,阻断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病毒感染。同时,抗体结合到囊膜蛋白上,从而对游离的病毒或是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标记,通过抗体的Fc区募集巨噬细胞或是补体等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从而清除游离的病毒以及被感染的细胞。因此,靶向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的抗体,不但具有中和病毒感染的活性,还可以通过Fc区发挥作用,促进病毒以及被感染细胞的清除。

基于对其它冠状病毒,尤其是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与受体结合的重要囊膜蛋白是刺突蛋白(S)。S可进一步分为S1和S2两部分。S2的作用是介导膜融合。S1的N端(NTD)和C端(CTD)都可能是RBD。通过对2019-nCoV的研究,团队发现CTD是此冠状病毒的RBD,结合受体ACE2。因此靶向RBD的抗体,并且是阻断S与ACE2结合的抗体,可能成为抑制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2019-nCoV,鉴定特异的具有保护效果的人源中和抗体。

发明内容

为了获得具有保护效果的人源中和抗体,本发明首先以昆虫细胞表达的2019-nCoV RBD作为抗原,通过流式分选,从2019-nCoV感染后痊愈出院人员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筛选到可以特异结合2019-nCoV RBD蛋白的记忆B细胞,然后对筛选的单一B细胞进行RT-PCR,获得抗体的可变区序列与片段,并进一步与恒定区连接至表达载体中。经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纯化后,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检测,包括与2019-nCoV RBD蛋白的结合能力,阻断2019-nCoV RBD与ACE2结合的阻断效果,抑制2019-nCoV感染的中和效果等,获得了中和2019-nCoV感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CB6和GH12。

具体地,本发明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特异性结合2019-nCoV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人源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

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