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冷电池冷却系统及冷却流道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2571.3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士杰;耿宇明;刘涛;刘鹏;卢军;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50/244;H01M50/249;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3;H01M10/635;H01M10/6551;H01M10/6563;H01M10/6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电池 冷却系统 冷却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设计一种风冷电池冷却系统,所述风冷电池冷却系统包括:
冷却流道(1),所述冷却流道(1)包括:
主流道(11),所述主流道(11)的一端具有进风口(111),所述主流道(11)远离所述进风口(111)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流部(12),所述导流部(12)呈楔形,所述导流部(12)包括第一斜面(121)和第二斜面(122),所述第一斜面(121)和所述第二斜面(122)沿所述主流道(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夹角(123);
多个分支流道(13),多个所述分支流道(13)均匀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主流道(11)的两侧,所述分支流道(13)包括分支进风口和分支出风口,多个所述分支进风口均连通所述主流道(11);
多个电芯(2),多个所述电芯(2)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流道(11)的两侧,所述电芯(2)贴合所述分支流道(13);
所述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定冷却流道(1)待优化参数的目标值,所述待优化参数包括多个分支流道(13)的流量均方差和流动阻力,所述流量均方差的目标值为χ,所述流动阻力的目标值为P;
步骤S2、设计导流部(12),选定所述导流部(12)的设计尺寸X1、X2、X3…,X1、X2、X3…为指定初始值;
步骤S3、根据X1、X2、X3…进行所述冷却流道(1)的数模S0生成;
步骤S4、利用所述数模S0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计算程序为Y0;
步骤S5、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的计算结果,提取多个所述分支流道(13)的流量M1,M2,…和流动阻力P0,利用M1,M2,…计算所述冷却流道(1)的流量均方差χ0;
步骤S6、判断χ0、P0是否等于χ、P,若χ0、P0等于χ、P,结束计算,此时X1、X2、X3…即为所述导流部(12)的设计尺寸;若χ0、P0不等于χ、P,将χ0和P0传递给优化算法;
步骤S7、优化算法基于χ0、P0和X1、X2、X3…,计算X1’、X2’、X3’…;
步骤S8、利用X1’、X2’、X3’…,重复步骤S3-S7,直至χn、Pn等于目标值χ、P,此时,X1n、X2n、X3n…即为所述导流部(12)的设计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123)不大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2)的长度不大于所述主流道(11)长度的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出风流道(3),两个所述出风流道(3)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流道(11)的两侧,多个所述分支出风口均连通所述出风流道(3),所述出风流道(3)的一端具有出风口(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风机(4)和进风流道(5),所述进风流道(5)一端连接所述冷却风机(4),所述进风流道(5)远离所述冷却风机(4)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21)和所述第二斜面(122)对称于所述主流道(11)的中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21)和所述第二斜面(122)均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包括X1、X2、X3和X4,其中,X1为所述导流部(12)的长度,X2为所述导流部(12)末端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在第一斜面(121)或第二斜面(122)上选取控制点(1211),所述控制点(1211)与所述导流部(12)末端之间的长度为X3,所述导流部(12)在所述控制点(1211)处的宽度为X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5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