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2416.1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0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锐新艾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9/12 | 分类号: | D01F9/12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高姜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碳化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炉组件(A)、加压组件(B)和储存组件(E),所述碳化炉组件(A)与加压组件(B)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加压组件(B)与储存组件(E)通过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炉组件(A)包括炉体(A01)、炉体支撑架(A02)、进料口(A03)和排气口(A04),所述炉体(A01)设于炉体支撑架(A02)上,所述炉体(A01)下侧与炉体支撑架(A02)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A03)设于炉体(A01)左侧,所述进料口(A03)与炉体(A01)活动连接,所述排气口(A04)设于炉体(A01)上侧,所述排气口(A04)下侧与炉体(A01)上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B)包括加压支撑架(B01)、加压动力输出(B02)、导流管(B03)、开关阀(B04)和加压罐(B05),所述加压支撑架(B01)与加压动力输出(B02)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压动力输出(B02)上侧与导流管(B03)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开关阀(B04)设于导流管(B03)上,所述开关阀(B04)与导流管(B03)固定连接,所述加压罐(B05)与导流管(B0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B03)还连接有燃气进口(B06),所述燃气进口(B06)与加压罐(B05)连接,所述燃气进口(B06)与加压罐(B05)连接中间也设有开关阀(B04),所述加压罐(B05)下侧还设有控流结构(B07),所述控流结构(B07)上侧与加压罐(B05)下侧通过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结构(B07)包括外套罐(B08)、升降阀(B09)、第一通管(B10)、第一通管(B11)和第一通管(B12),所述升降阀(B09)设于外套罐(B08)内,所述第一通管(B10)、第二通管(B11)和第三通管(B12)均设于外套罐(B08)上,所述第一通管(B10)、第一通管(B11)和第一通管(B12)均匀竖直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组件(E)包括上盖(E01)、液体进口(E02)、储存罐(E03)、液体出口(E04)和储存罐支撑结构(E05),所述液体进口(E02)设于上盖(E01)下侧,所述液体进口(E02)下侧与储存罐(E03)上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存罐(E03)下半部分与液体出口(E04)固定连接,所述储存罐(E03)下侧与储存罐支撑结构(E05)上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罐(E03)包括第一储存区(E06)、第二储存区(E07)、第三储存区(E08)、线路区(E09)、隔离区(E10)、放流管(E11)和放流管控制器(E12),所述第一储存区(E06)、第二储存区(E07)、第三储存区(E08)和线路区(E09)并列设置,所述隔离区(E10)设于第一储存区(E06)、第二储存区(E07)、第三储存区(E08)和线路区(E09)下侧,所述放流管(E11)设于第一储存区(E06)、第二储存区(E07)和第三储存区(E08)下侧,所述放流管控制器(E12)设于放流管(E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罐(B08)内的压强大于3.5mpa,升降阀(B09)下降至与第一通管(B10)底部平齐,所述外套罐(B08)内的压强大于4.6mpa,升降阀(B09)下降至与第二通管(B11)底部平齐,所述外套罐(B08)内的压强大于5.1mpa,升降阀(B09)下降至与第二通管(B12)底部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罐(B08)可容压强为0.112mpa-10mp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碳化炉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碳化物烘干过后,碳化物碳化过程中,碳化物会出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由排气口(A04)排出,经由燃气进口(B06)进入加压罐(B05)内;
S2,当气体进入加压罐(B05)内,加压动力输出(B02)工作,对加压罐(B05)加压,此时气体会慢慢的下流到外套罐(B08)内,随着压强的不断变大,外套罐(B08)内的气体慢慢液化,升降阀(B09)在压力的作用下慢慢的收缩,当压强大于3.5mpa时,升降阀(B09)下降至与第一通管(B10)底部平齐,此时一氧化碳液化,由第一通管(B10)流出,当压强大于4.6mpa,升降阀(B09)下降至与第二通管(B11)底部平齐,此时氧气液化,由第一通管(B11)流出,当压强大于5.1mpa,升降阀(B09)下降至与第二通管(B12)底部平齐,此时甲烷液化由第二通管(B12)流出;
S3,流至储存组件(E)的液体会分区流动,第一储存区(E06)、第二储存区(E07)、第三储存区(E08)分别储存不同的液体燃料,在碳化炉工作完成后,多余的气体燃料液化储存,再一次使用碳化炉时,放流管控制器(E12)控制放流管(E11)打开,使得液体燃料再一次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锐新艾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锐新艾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4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