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物体打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9272.0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9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关雷;郑道友;钟正根;徐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64/141 | 分类号: | B29C64/141;B29C64/20;B33Y10/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体 打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3D物体打印方法,包括一:采用3D打印装置按3D物体各横截面的平面图案将粘合剂沉积在包括衬底材料的基材片上,各横截面的平面图案分别对应于3D物体的各层;二:将热熔粘合粉末施加到基材片上,热熔粘合粉末仅在所需图案的位置处粘附到片材上,清除不粘附的热熔粘合粉末以形成涂覆的基材片,堆叠并粘合多个所述基材片;三:向堆叠的基材片施加聚合压力,并将热量投射对接并涂覆的基材片上;四:清除基材片上尚未沉积粘合剂和热熔粘合粉末的区域,最终形成3D物体。本发明的方法可将多种材料一起用于粉末,基材和溶剂或降解剂;可生产复合材料,因此可打印高强度和低重量的3D物体;可非常快速地制造3D物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D物体打印方法,尤其涉及三维物品的制造。
背景技术
3D打印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被大量普及,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或加式制造技术,常用的三维成型技术包括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技术、立体光刻(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简称:SLA)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简称:SLS)技术、叠层成型(Laminated ObjectManufacturing,简称:LOM)技术、三维喷墨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简称:3DP)技术或多喷嘴打印(Multi-Jet Printing,简称:MJP)技术等,这些三维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三维(three-dimensional,简称:3D)模型切片后逐层加工堆积起来制作3D物体,具体地,在MJP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多喷嘴打印头喷射液体打印材料到支撑平台上,经固化后形成目标物体。
但是,传统3D打印技术尚存在材料调色较为单一,以及产品加工和构建速度过慢的缺陷,而业界更多关注的是3D打印材料,认为3D打印材料是发展3D打印技术的关键,但是对于现有3D打印方法普遍缺乏更多的思考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3D物体打印方法,该方法的打印和构建速度更快。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3D物体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3D打印装置按3D物体各横截面的平面图案将粘合剂沉积在包括衬底材料的基材片上,各横截面的平面图案分别对应于3D物体的各层; 步骤二:将热熔粘合粉末施加到基材片上,热熔粘合粉末仅在所需图案的位置处粘附到片材上,清除不粘附的热熔粘合粉末以形成涂覆的基材片,堆叠并粘合多个所述基材片;
步骤三:向堆叠的基材片施加聚合压力,并将热量投射对接并涂覆的基材片上;
步骤四:清除基材片上尚未沉积粘合剂和热熔粘合粉末的区域,最终形成3D物体;
打印形成的3D物体包括多个聚合一起的基材片,其包括来自每个涂覆的基材片的粘合剂、热熔粘合粉末和基材片,其熔融结合到相邻基材片的粘合剂、热熔粘合粉末,以形成3D物体,其中基材片上的至少一些热熔粘合粉末已经融化为液态并随后硬化,从而将至少多个基材片粘结在一起,其中热熔粘合粉末硬化形成3D物体空间图案形态。
进一步的,所述热熔粘合粉末为热塑性塑料,通过投射热量使热塑性塑料融化。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片包括通过硬化的热塑性或热固性连接的碳纤维基底层。
进一步的,所述3D物体逐层形成,形成方法包括:将热塑性粉末或可热固性塑料粉末按3D物体各横截面的平面图案沉积在一层基材片上,然后沉积在第二层基材片上,然后沉积在第三层基材片上,以此类推直至形成3D物体。
进一步的,所述粉末包含聚乙烯,并且基材片包含聚乳酸的织造或非织造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9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