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68948.8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6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标金;周瑶敏;昌晓宇;涂田华;胡丽芳;温国锦;聂根新;陈庆隆;沈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 地址: | 3302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叶面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一种作物叶面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竹醋液300~1000份;6‑苄基氨基嘌呤5~50份;芦笋提取物20~100份;绿茶提取物20~100份;有机硅5~50份。本发明通过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协同功效,进而显著提高总黄酮或多糖等功能性成分含量,同时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作物上农药残留量,效果十分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面肥。
背景技术
为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迫切需要,“名特优新”农产品应运而生,具有良好功能性成分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名特优新”农产品具有的特点涉及场地、产量、品质和名气;对于其中的品质而言,其基础是需要保证农产品的营养与安全,比如需要具有总黄酮或多糖等功能性成分含量更高的优质农产品。而目前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优良作物品种的选育开发,周期长,也受相关遗传资源的限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通过田间栽培过程的调控,改善作物品质是一条理想途径,但田间栽培过程涉及土壤种类、栽培条件、农药种类、农药用量、施肥措施、肥料种类等。对于其中的肥料种类而言,现有技术中主要是用于增加产量、节省生产周期,而对于提高功能性成分含量研究较少,而且通过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公开的常规的有机或/和无机叶面肥在喷施叶面后,也有部分能够提高功能性成分的含量,但是提高的程度有限,效果并不显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叶面肥在喷施叶面后对功能性成分含量的提高有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协同功效,进而显著提高总黄酮或多糖等功能性成分含量的作物叶面肥,并公开了该作物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作物叶面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所述竹醋液700~900份,所述6-苄基氨基嘌呤15~25份,所述芦笋提取物45~55份,所述绿茶提取物45~55份,所述有机硅25~35份。
所述竹醋液800份,所述6-苄基氨基嘌呤20份,所述芦笋提取物50份,所述绿茶提取物50份,所述有机硅30份。
一种作物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先溶解6-苄基氨基嘌呤,然后加入竹醋液、芦笋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有机硅混合均匀,定容至6-苄基氨基嘌呤的浓度不低于5mg/L即可。
所述6-苄基氨基嘌呤采用盐酸溶液进行溶解;
优选的,6-苄基氨基嘌呤采用0.1mol/L的盐酸溶液在40℃条件下溶解。
所述芦笋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选用新鲜幼嫩芦笋、芦笋秸秆,粉碎,榨取汁液,残渣加水,超声波处理,过滤获得水提取液,混合榨取的汁液和水提取液,浓缩,喷雾干燥而得到;
优选的,加水量为残渣重量的2倍。
所述绿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选用新鲜茶树幼叶、芽、嫩茎作为原料,粉碎,加水浸泡3-4小时,超声波处理,过滤,滤渣再重复提取至少1次,混合滤液,浓缩,喷雾干燥而得到;
优选的,加水量为原料重量的2倍;重复提取时,采用滤渣重量的2倍水进行超声处理。
上述一种作物叶面肥以及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一种作物叶面肥在降低作物中农药残留的应用。
所述农药为内吸型农药,优选为氧乐果、杀虫双。
所述作物叶面肥以6-苄基氨基嘌呤计,使用浓度为5~50mg/L。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8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