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车辆涉水深度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6652.6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高伟;陈荣桐;曹大海;李港生;吴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29/02 | 分类号: | F02D29/02;F02D41/00;F02M35/10;F02M35/16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车辆 涉水 深度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车辆涉水深度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包括发动机进气管、水位检测模块、供气管路、执行机构及控制系统;发动机进气管的第一端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第二端设有两个以上的端口,其中的端口一处装有水位检测模块,其它的端口处均经一供气管路与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充放气系统的储气罐连通;水位检测模块包括金属网,金属网与车上的供电模块正极连接,供电模块的负极与车身连接;执行机构包括电动阀门,及封堵机构;控制系统包括装于供气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控制器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另一输入端与水位检测模块连接;大幅度提高车辆涉水行驶深度,使车辆具有短时间水下行驶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车辆涉水深度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背景
军用越野汽车和一些特殊用途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通过一些深度未知的水沟、沼泽和河道,有时积水会淹没发动机进气口甚至整个车身,此时,进气口会因为吸入积水,导致车辆熄火甚至发动机损坏,发动机的进气口成为限制车辆涉水深度的主要因素。目前大多数车辆通过调整进气口安装高度来提高涉水深度,但车辆整体结构的美观和协调使进气口的安装高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且当积水淹没车身时,通过调整进气口的安装高度已不能满足车辆涉水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提高车辆涉水深度的装置,该装置能在不改变车辆进气口位置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车辆涉水行驶深度,使车辆具有短时间水下行驶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上述提高车辆涉水深度的装置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车辆涉水深度的装置,包括发动机进气管、水位检测模块、供气管路、执行机构及控制系统;
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第一端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口连通,第二端设有两个以上的端口,其中的端口一处装有水位检测模块,其它的端口处均经一供气管路与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充放气系统的储气罐连通;
所述水位检测模块包括金属网,金属网上端通过管箍固定在发动机进气管的端口一处;金属网与车上的供电模块正极连接,供电模块的负极与车身连接,当积水接触金属网时形成回路,并产生电压信号;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设于各供气管路上、用于控制供气管路通断的电动阀门,及设于水位检测模块下方、用于开闭发动机进气管的端口一的封堵机构;封堵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及装在电动推杆上的进气口堵头,进气口堵头的外表面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面结构,进气口堵头小端部外径为发动机进气管内径的0.8倍,大端部外径为发动机进气管内径的1.1倍;
控制系统包括装于供气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控制器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进而控制电动阀门的开度;控制器另一输入端与水位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水位检测模块的电压信号进而控制封堵机构动作。
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为单片机。
控制系统还包括两个A/D转换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线经放大器放大后与其中一个A/D转换器的输入端口VIN+连接,该A/D转换器的8路数字输出端口(DB0~DB7)与单片机的8路输入端口(P10~P17)一一对应连通;金属网经电路线与另一个A/D转换器的输入端口VIN+连接,该A/D转换器的8路数字输出端口(DB0~DB7)与单片机的8路输入端口(P20~P27)一一对应连通;单片机的四路输出端口(P00~P03)与电动阀门连接,单片机的两路输出端口(P04~P05)分别连接至一个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端,两个电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动推杆的电源回路上。
金属网与供电模块正极之间串接有一阻值为1kΩ的电阻。
所述金属网与管箍焊接,金属网直径是堵头外径的1.1倍,金属网下端部与发动机进气管的端口一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金属网采用直径2mm的金属丝组成的网孔直径为6mm±1mm的管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无人机配送包裹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长链二元酸精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