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铝箔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2587.3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4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斌;曹城;万泽全;陈健;杨玉芳;费卓铭;贺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杰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46 | 分类号: | B21B37/46;B21B37/56;B21B37/74;B21B45/02;B21B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君信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6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31122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铝箔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铝箔及其加工方法,先采用铝箔坯料进行箔轧得到铝带材,所述箔轧过程依次经过第一轧制道次、第二轧制道次和第三轧制道次,所述第一轧制道次和第二轧制道次连续轧制,接着所述铝箔坯料在室温下自然冷却8小时后进行第三轧制道次轧制得到所述铝带材;将所述铝带材经自然冷却8小时后进行中轧得到铝卷,且卷温小于或等于75℃;所述铝卷在冷却8小时后进行精轧得到成品铝卷,且卷温小于或等于80℃;将所述成品铝卷下线后分切得到所述电池铝箔。与相关技术相比,该加工方法得到的电池铝箔的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随时间的衰减程度大有降低,解决了目前电池铝箔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箔的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铝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电池的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水平成为了核算补贴的依据,设定能耗水平、车辆续航里程、电池与整车重量比重、电池性能水平等为准入门槛,电池容量大小、能量密度水平等因素成为车辆补贴的新标准。因此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推出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生产重心也逐渐向此方向转移。
但此技术路线对电池铝箔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电池铝箔厚度低于15微米的时候存在力学性能衰减的问题,即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随时间出现下降,尤其是断后伸长率下降幅度最大可达20%以上。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池铝箔及其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电池铝箔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随时间衰减的加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铝箔的加工方法,所述电池铝箔的加工方法采用铝箔坯料作为加工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所述铝箔坯料进行箔轧得到铝带材,再将所述铝带材进行中轧得到铝卷,其中,所述箔轧依次包括第一轧制道次、第二轧制道次和第三轧制道次,所述中轧包括第四轧制道次;轧制时控制所述箔轧及所述中轧的所有轧制道次的轧制参数及相邻两个轧制道次的间隔时间,使得所述中轧过程中的所述铝带材的卷温小于或等于75℃;其中,所述轧制参数包括压下率、轧制速度、轧辊粗糙度、轧制油的油温;
步骤S2、将所述铝卷进行精轧得到成品铝卷,所述精轧包括第五轧制道次,轧制时控制所述第五轧制道次的所述轧制参数,使得所述精轧过程中的所述铝卷的卷温小于或等于80℃;
步骤S3、将所述成品铝卷下线后进行分切得到所述电池铝箔。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进行所述箔轧时,控制所述第一轧制道次的所述轧制参数为:所述压下率为47%~49%、所述轧制速度为550±20m/min、所述轧辊粗糙度Ra为0.15μm、所述油温为38±2℃;控制所述第二轧制道次的所述轧制参数为:所述压下率为48%~50%、所述轧制速度为550±20m/min、所述轧辊粗糙度Ra为0.15μm、所述油温为38±2℃;控制所述第三轧制道次的所述轧制参数为:所述压下率为46%~48%、所述轧制速度为550±20m/min,所述轧辊粗糙度Ra为0.15μm、所述油温为38±2℃;所述第一轧制道次和所述第二轧制道次连续轧制,将经所述第一轧制道次和所述第二轧制道次完成后的所述铝箔坯料在室温下自然冷却8小时,再进行所述第三轧制道次轧制得到所述铝带材。
优选的,将所述铝带材经自然冷却8小时后进行所述中轧得到所述铝卷,其中,控制所述中轧的所述第四轧制道次的所述轧制参数为:所述压下率为40%~42%、所述轧制速度为600±20m/min、所述轧辊粗糙度Ra为0.10μm、所述油温为42±2℃。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将经所述中轧得到的所述铝卷冷却8小时后进行精轧得到所述成品铝卷,其中,进行所述精轧时控制所述第五轧制道次的轧制参数为:所述压下率为34%~36%、所述轧制速度为450±20m/min、所述轧辊粗糙度Ra为0.10μm、所述油温为4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杰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杰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25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