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M2.5 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0538.8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段军超;孙志伟;周显青;于洋;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01N33/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10006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m base sub 2.5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一种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所述的生物标志物为DNA甲基化转移酶。本申请从表观遗传层面去探究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为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在诊断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筛选治疗或预防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药物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支持中具有重要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主要是涉及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在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检测。
背景技术
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悬浮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物中危害性极大的成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PM2.5每升高10μg/m3,全因死亡率、肺心病死亡率、肺癌死亡率分别增加4%、6%和8%;目前研究发现,PM2.5对呼吸系统的损伤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损伤、DNA损伤、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焦亡等。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其深入研究具有极高的环境卫生学意义。
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发现在PM2.5相关的毒性损伤中常涉及特定基因和/或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异常。DNA甲基化是由DNA甲基转移酶(DNAMethyltransferase,DNMT)催化完成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已知有活性的DNMT有3种,它们是DNMT1、DNMT3A和DNMT3B。DNMT1的主要功能是作为DNA复制复合物(DNA synthesome)中的组分,催化子链DNA半甲基化位点甲基化,维持复制过程中甲基化位点的遗传稳定性;DNMT3A和DNMT3B主要催化从头甲基化,以非甲基化的DNA为模板,催化新的甲基化位点形成,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短期或者长期吸入PM2.5可导致机体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这提示PM2.5诱导的DNA甲基化异常可能是PM2.5相关毒性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非专利文献《Particulate matter-induced senescence of skinkeratinocytes involves oxidative stress-dependent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中研究了PM2.5暴露对DNMT1、Dnmt3b和TET1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皮肤衰老,未涉及DNMT3A以及呼吸系统损伤的研究。
非专利文献《Repeated PM2.5 exposure inhibits BEAS-2B cell P53expression through ROS-Akt-DNMT3B pathway-mediated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中研究了PM2.5暴露对DNA甲基化的影响,但结果表明PM2.5对DNMT1和Dnmt3b产生影响,但对DNMT3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并且PM2.5暴露时间较短。
而本申请是基于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研究进一步认识其分子机制,以DNMT1、DNMT3A和DNMT3B作为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为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的生物标志物为DNA甲基化转移酶,优选的,所述的DNA甲基化转移酶选自DNMT1、DNMT3A或DNMT3B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未经首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05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精细化面条生产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