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视图的物体3D形状重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5500.3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2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童超;陈荣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田冰;陈变花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图 物体 形状 重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视图的物体3D形状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准备
获取ShapeNet数据集中的一个或多个3D网格模型,按设置阈值在其表面进行点采样,构建同获取的3D网格模型对应的3D点云数据,其中获取的3D网格模型还包括对应的样本图像;
获取椭球网格模型作为形变模板,该椭球网格模型包括椭球体,该椭球体包含156个顶点,308个三角形面;该椭球体的参数包括放置于距相机正前方0.8m处,以此位置为圆心,该椭球体的三轴半径分别为0.2m、0.2m、0.4m;
步骤二、对特征提取网络和模板形变网络进行联合训练
将步骤一的3D点云数据、同3D点云数据对应的样本图像及所述相机的参数送入3D形状重建网络中进行训练;其中3D点云数据用于计算损失函数;
所述3D形状重建网络包括:特征提取模块与模板形变模块;所述特征提取模块包括18个卷积层与convLSTM层;
所述步骤二中,将所述样本图像输入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的18个卷积层,从第8、11、14与18卷积层提取特征输出;所述ConvLSTM层将从第8、11、14与18卷积层提取的特征输出融合为融合像素特征图Img;
所述模板形变模块包括:7个形变模块、5个graph unpooling模块、2个graph pooling模块以及7个投影模块;
所述步骤二中,第一投影模块根据所述形变模板、所述相机参数与所述特征提取模块输出的第一样本图像的融合像素特征图Img1得到156*963维度的顶点特征P1,第一形变模块利用该顶点特征P1生成第一个具有156个顶点的3D形状M1;第二投影模块依据3D形状M1、所述相机参数与所述第一样本图像的融合像素特征图Img1再次进行投影得到新的156*963维度的顶点特征P2,之后利用Graph unpooling模块在该顶点特征P2上增加顶点数量得到628*963的顶点特征P3,第二形变模块利用该顶点特征P3生成第二个具有628个顶点的3D形状M2;第三投影模块依据3D形状M2、所述相机参数与所述第一样本图像的融合像素特征图Img1再次进行投影得到新的628*963维度的顶点特征P4,之后利用Graph unpooling模块在该顶点特征P4上增加顶点数量得到2466*963的顶点特征P5,第三形变模块利用该特征生成第三个具有2466个顶点的3D形状M3;第四投影模块依据3D形状M3、所述相机参数与所述特征提取模块输出的第二样本图像的融合像素特征图Img2再次进行投影得到新的2466*963维度的顶点特征P6,之后利用Graph pooling模块在该顶点特征P6上缩减顶点数量得到628*963的顶点特征P7,第四形变模块利用该顶点特征P7生成第四个具有628个顶点的3D形状M4;第五投影模块依据3D形状M4、所述相机参数与所述第二样本图像的融合像素特征图Img2再次进行投影得到新的628*963维度的顶点特征P8,之后利用Graph unpooling模块在该顶点特征P8上增加顶点数量得到2466*963的顶点特征P9,第五形变模块利用该顶点特征P9生成第五个具有2466个顶点的3D形状M5;第六投影模块依据3D形状M5、所述相机参数与所述特征提取模块输出的第三样本图像的融合像素特征图Img3再次进行投影得到新的2466*963维度的顶点特征P10,之后利用Graph pooling模块在该顶点特征P10上缩减顶点数量得到628*963的顶点特征P11,第六形变模块利用该顶点特征P11生成第六个具有628个顶点的3D形状M6;第七投影模块依据3D形状M6、所述相机参数与所述第三样本图像的融合像素特征图Img3再次进行投影得到新的628*963维度的顶点特征P12,之后利用Graph unpooling模块在该顶点特征P12上增加顶点数量得到2466*963的顶点特征P13,第七形变模块利用该顶点特征P13生成第七个具有2466个顶点的3D形状M7,并将3D形状M7作为最终结果输出;
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将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形变模块输出的3D形状,分别与步骤一获取的3D点云数据计算CD损失、Normal损失、Laplacian损失、edgelength损失,用于监督所述3D形状重建网络的训练;以及,将第三、五、七形变模块输出的3D形状还计算Smooth损失,用于约束其生成的2466个顶点3D形状的表面光滑度;
所述第七形变模块的输出作为所述3D形状重建网络输出的物体3D形状;
步骤三,用训练好的所述3D形状重建网络重建物体3D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5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