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压传输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2877.3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1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明;潘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687 | 分类号: | 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压 传输 门电路 | ||
本发明涉及高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压传输门电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高压开关管电路;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用于在一开关电流信号的控制下,为所述高压开关管电路提供一高压栅极控制信号;所述高压开关管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高压栅极控制信号将一高压输入信号隔离或传输。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高压传输门电路,具有高隔离度、低干扰、可直接级联的优点,特别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输门对信号源产生干扰、输出节点无法级联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高压传输门电路。
背景技术
高压传输门电路在各种系统中都有应用,是组成高压多路复用器的关键电路,特别是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用来实现不同电池信号的选通。
在高压BCD工艺中,DMOS器件可以实现漏极与源极耐高压,但是由于工艺的限制,栅极与源极之间一般不能耐高压。因此,高压传输门的栅极控制信号需要小心的设计。
传统的高压传输门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高压开关管P1、P2的栅极控制信号大小由第一电阻R1的压降决定,VS为开关控制信号;由于电阻R1、R2直接与高压输入信号节点A相连,当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流过电阻R1、R2的电流信号会对输入信号产生干扰,在一些高精度场合要求中会引入较大误差;另外,该结构的高压传输门存在开关管P1、P2衬底二极管导通的可能,因此在应用时输出节点B无法级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压传输门电路,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栅极控制信号对输入信号产生干扰、输出节点无法级联的缺点。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型高压传输门电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高压开关管电路;其中,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用于在一开关电流信号的控制下,为所述高压开关管电路提供一高压栅极控制信号;
所述高压开关管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高压栅极控制信号将一高压输入信号隔离或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MOS管N1、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N8、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五PMOS管P5、第六PMOS管P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以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所述高压开关管电路包括第二NMOS管N2和第三NMOS管N3;其中,
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栅极分别连接高压输入信号A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五NMOS管N5的漏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
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连接偏置信号VB2,漏极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一NMOS管N1的源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源极连接第七NMOS管N7的漏极;
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栅极连接偏置信号VB1,漏极连接第五NMOS管N5的源极,源极连接地;
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栅极分别连接高压输出信号B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漏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六NMOS管N6的漏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
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栅极连接偏置信号VB2,漏极分别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四NMOS管N4的源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源极连接第八NMOS管N8的漏极;
所述第八NMOS管N8的栅极连接偏置信号VB1,漏极连接第六NMOS管N6的源极,源极连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2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的过压保护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 下一篇:电机及其电枢绕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