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川芎嗪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6505.1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2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龙;方芳;杨维东;张正平;陈荣;杨士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宁丹新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4965 | 分类号: | A61K31/4965;A61P25/00;A61P25/02;A61K31/19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天元***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川芎 药物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S)‑3‑氨甲基‑5‑甲基己酸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川芎嗪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涉及(S)-3-氨甲基-5-甲基己酸和川芎嗪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正常恢复时间的疼痛,它失去了一般生理伤害性感受的警示作用。通常将持续或复发的时间超过3到6个月的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认为慢性疼痛本身即是一种疾病,其在病因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心理学等方面与急性疼痛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慢性疼痛非常常见,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约20%的人群,且15%~20%的门诊病人患有慢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 NP) 是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常见。一项来自欧洲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8.0%。NP 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疾病和损害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涵盖了100 多种临床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长期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生活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复杂,导致临床上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治疗很不充分,甚至出现不恰当的治疗。有研究表明,应用现有疗法仅使四分之一的患者能缓解50%以上的疼痛。
(S)-3-氨甲基-5-甲基己酸(普瑞巴林,pregabalin)临床可用于成人周围神经痛治疗,包括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纤维肌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被多个国际指南共同推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普瑞巴林的作用机制被认为调节电压门控钙通道α2δ亚基,减少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和P 物质释放。除可能减轻疼痛外也可改善患者睡眠和情绪。普瑞巴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4%)和嗜睡(3%),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共济失调、意识模糊、乏力、思维异常、视物模糊、运动失调及外周水肿(各1%)。其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普瑞巴林的结构式如下:
2,3,5,6-四甲基吡嗪(川芎嗪),属于生物碱类,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中药单体,目前已可人工合成。: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缺血等多种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研究表明,川芎嗪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川芎嗪的结构式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具有相同药效的两种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的药效也是极其复杂和难以预期的,可能产生药物协同、相加甚至拮抗的现象。因此,对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除非通过必要的实验数据,否则难以简单的通过川芎嗪具有缓解神经痛作用而得出川芎嗪能增强普瑞巴林的镇痛疗效的结论。虽然已有一篇文献指出(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198-202),川芎嗪和普瑞巴林联合具有协同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仅报道了在紫杉醇诱导的化疗痛模型上的药效。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S)-3-氨甲基-5-甲基己酸和川芎嗪,此药物组合物使用时能增强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
技术方案: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S)-3-氨甲基-5-甲基己酸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川芎嗪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S)-3-氨甲基-5-甲基己酸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川芎嗪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游离酸或碱形式计的质量比为1:1~1:64。
优选的,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S)-3-氨甲基-5-甲基己酸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川芎嗪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游离酸或碱形式计的质量比为1:1~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宁丹新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宁丹新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6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