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铝合金为原料制备氮化铝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46068.3 | 申请日: | 2021-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刚;刘伯文;付宝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氢能源科技发展(内蒙古)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21/072 | 分类号: | C01B21/0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可专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7 | 代理人: | 王文红 |
| 地址: | 01404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原料 制备 氮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铝合金为原料制备氮化铝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铝锭熔化并加入催化剂,将熔融合金液浇铸为铝合金块;2)将碳源分散或溶解在水中;3)将所得铝合金块与分散或溶解有碳源的水反应,将反应所得浆料用旋流分离器进行除渣分离;4)将除渣后的浆料进行浓缩,5)将浓缩浆料进行喷雾造粒、干燥,得到前驱物;6)将前驱物进行碳热还原反应;7)通过在空气中加热除去步骤6)所得反应产物中残余的碳源,得到氮化铝。本发明提供的氮化铝的制备方法,去离子水中分散入细小的碳源颗粒或可溶性碳源,可以使拟薄水铝石在成核的过程中与碳源实现分子级别的原位混合,使前驱物的反应活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后续氮化反应的转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化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铝为III-V族氮化物,是二元共价键化合物,Al原子与相邻N原子形成畸变AlN4四面体,沿c轴方向Al-V键长1.917埃,另外三个方向上键长1.885埃,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构成元素的原子量小、结构简单、简谐性好。氮化铝的理论密度3.26g/cm3,常压下2260-2500℃升华分解。氮化铝陶瓷因此具有高导热率、低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良好的电绝缘性,成为电子工业领域备受欢迎的封装和基板材料。
高质量的氮化铝粉末原料是获得高性能的氮化铝陶瓷的基础。制备氮化铝粉末的方法有碳热还原法(Influence of carbon on the synthesis of AlN powder fromcombustion synthesis precursors,M Qin,X Du,W Jian,IS Humail,X Qu,Journal of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2009,29(4)795-799)、直接氮化法Rapid Process forManufacturing Aluminum Nitride Powder.A.W.WEIMER et al.,Preparative InorganicChemistry、April 19,1994)、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ingle Crystal AlN Fibers Obtainedby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J.S.,MOYA,J.E.IGLESIAS,J.LIMPO,Scripta Materialia,1997)、化学气相沉积(A novel reductive nitrogenationapproach for synthesizing aluminum nitride powders,YK Jin,PN Kumta,MaterialsLetters,1998/01/01)等。在这些制备方法中,碳热还原法以超细氧化铝、炭黑为原料,在高温下反应,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其反应原料纯度越高、粒度越小,越有利于获得纳米级的氮化铝粉末。现有技术中有通过机械球磨、或者超声分散的方式把原料磨细和混匀,但因为氧化铝和炭黑比重和极性差异较大,混合的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铝合金为原料制备氮化铝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铝合金为原料制备氮化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化并加入催化剂,将熔融合金液浇铸为铝合金块;所述催化剂是由以下低熔点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合金、或含有以下低熔点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化合物:锡、铋、汞、铟、铅、铋、锌、钾、锂和锑,所述催化剂质量占原料的总质量的0.05~1.5%;
2)将碳源均匀分散或溶解在去离子水中;
3)将所得铝合金块与分散或溶解有碳源的去离子水反应,铝合金水解生成拟薄水铝石和氢气,将反应所得浆料用旋流分离器进行除渣分离;
4)将除渣后的浆料进行浓缩,去除多余的去离子水;
5)将浓缩浆料进行喷雾造粒、干燥,得到前驱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氢能源科技发展(内蒙古)有限公司,未经中氢能源科技发展(内蒙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6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生姜种植大棚
- 下一篇:床柜一体式自动折叠多功能陪护床及其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