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8630.1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庆;孔卓;张庆鹏;李彬;赵飞翔;许电波;王坤玉;徐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K17/16;B60K1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轮边 减速器 机电 驱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车桥壳体、行星架、第一半轴、第二半轴、差速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车桥壳体的两侧,由分布在车桥两侧的两套驱动电机模块,通过传动模块连接共用车桥总成模块两挡换挡模块,再经过行星减速通过差速器将动力分配到两个半轴上,最终通过轮边减速器传递到车轮上,可实现电机分布式驱动和动力传递耦合,通过模块化的双电机组合方式和不同的双电机耦合控制策略,相比单电机驱动,增大电机负载率,提高电机运行效率,降低动力总成,降低开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桥多采用电动车单电机匹配AMT变速箱、单电机匹配减速器、双电机匹配减速器以及双电机匹配AMT变速箱方案,且多为单电机方案,其系统集成度较低,具体体现为:动力总成占用空间体积大、重量大,单电机为满足复杂工况考虑较大设计余量,多采用较大功率电机,而实际大部分情况下运营时,需求功率较小,造成电机实际负载率处于较低水平,驱动电机长期运行在低效率区,造成整车能耗偏高。双电机匹配方案则主要以轮边电机为主,无中央差速器,对于高速及频繁转向的电动车稳定性较差且轮胎磨胎严重。而采用双电机匹配AMT方案目前尚未出现大批量推广应用,且大部分采用两组电机分别匹配两组AMT方式,重量较大、换挡可靠性差且系统控制难度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以实现在不同车速、不同负载下的驱动力不同耦合,实现动力实时分配,且双电机共用两挡换挡,保证换挡可靠性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工作在高效率区间,提高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车桥壳体、行星架、第一半轴、第二半轴、差速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车桥壳体的两侧,差速器固定在车桥壳体上,两个半轴通过差速器分别固定在车桥壳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依次通过上部第一齿轮传动减速模块和上部第二齿轮传动减速模块与第三齿轮传动减速模块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依次通过下部第一齿轮传动减速模块和下部第二齿轮传动减速模块与第三齿轮传动减速模块相连;所述第三齿轮传动减速模块通过变速换挡模块与桥壳内行星减速模块的太阳轮相连,所述行星架与差速器壳相连,所述差速器壳分别与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相连,第一半轴通过轮边减速器与第一车轮相连,第二半轴通过轮边减速器与第二车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换挡模块通过中间轴与行星减速模块中的太阳轮相连;所述第三齿轮传动减速模块包括两个空套在中间轴上的两对相对对立的齿轮模块,换挡模块驱动齿轮模块与中间轴啮合。
进一步的,包括差速器承载件、行星减速模块承载件、轮边减速模块承载件和减速传动机构承载件;
所述差速器通过差速器承载件固定在车桥壳体上;
所述行星减速模块的齿圈固定在行星减速模块承载件上,行星减速模块承载件与车桥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行星减速模块的齿圈支撑太阳轮和行星轮系在车桥壳体内与差速器同心做旋转运动;
所述轮边减速模块包括轮边减速模块Ⅰ和轮边减速模块Ⅱ,所述轮边减速模块固定在轮边减速模块承载件上,所述轮边减速模块承载件固定在车桥壳体上,并支撑轮边减速模块太阳轮和行星轮系在内部做旋转运动;
所述减速传动机构承载件和换挡模块通过轴承固定在车桥壳体上;
所述差速器承载件、行星减速模块承载件和轮边减速模块承载件均采用一体式冲焊件。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第一齿轮传动减速模块包括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安装在第一轴上;所述下部第一减速齿轮模块包括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安装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传动减速模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8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