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置气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8465.1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7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量;许振斌;刘若辰;温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家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0 | 分类号: | B60R19/20;B60R21/36;B60R21/0132;B60R21/0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柳欣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气囊 触发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置气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上的多种传感器采集的车辆数据,根据所述传感器的车辆数据确定相应的判定参数;根据多个所述判定参数的子参数综合确定所述车辆的决策值;根据所述决策值判断所述车辆与所述目标物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风险,在存在碰撞风险时生成触发外置气囊的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置气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多种传感器分别确定判定参数,之后基于多个判定参数的子参数来综合确定决策值,可以使得该决策值比单一的子参数更加精确,基于该决策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是否触发外置气囊,从而有效避免误触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置气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置气囊的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路上行驶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之间、汽车与行人或两轮电瓶车之间发生剐蹭、碰撞事故的概率也相应增大。目前主动安全方面,主要通过提前刹车来避免正面碰撞;在被动安全方面,可以在汽车外侧的正面、侧面安装外置气囊,在发生碰撞后会紧急弹出外置气囊并充气膨胀,从而缓冲撞击力,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气囊触发方式,主要是通过碰撞传感器实现机械式触发;但外置气囊与传统车内的内置气囊并不完全相同。若在发生碰撞之后再弹出外置气囊,此时的缓冲效果较差;而且当汽车慢速撞到行人时,汽车本身不会伤害到行人,但快速弹出的气囊可能将行人快速弹出,从而对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外,当前也存在预测式的触发方式,即当预测到车辆存在碰撞风险时提前弹出外置气囊。但预测式触发存在误判的可能,而由于气囊一般是一次性的,误判的代价较高,因此需要尽可能降低误判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置气囊的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置气囊的触发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上的多种传感器采集的车辆数据,根据所述传感器的车辆数据确定相应的判定参数,所述判定参数包括:车辆速度、车辆位置、车辆加速度、目标物速度、目标物位置、目标物加速度、车辆与目标物之间的相对速度、车辆与目标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中的一项或多项子参数;
根据多个所述判定参数的子参数综合确定所述车辆的决策值;
根据所述决策值判断所述车辆与所述目标物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风险,在存在碰撞风险时生成触发外置气囊的指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置气囊的触发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上的多种传感器采集的车辆数据,根据所述传感器的车辆数据确定相应的判定参数,所述判定参数包括:车辆速度、车辆位置、车辆加速度、目标物速度、目标物位置、目标物加速度、车辆与目标物之间的相对速度、车辆与目标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中的一项或多项子参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判定参数的子参数综合确定所述车辆的决策值;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决策值判断所述车辆与所述目标物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风险,在存在碰撞风险时生成触发外置气囊的指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总线、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相连,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置气囊的触发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置气囊的触发方法中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家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家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84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