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2890.X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6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园平;官冰;刘修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山西合成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凯赛(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1/12;C08L51/08;C08K7/14;C08K5/5313;C08K5/3492;C08K3/32;C08L25/14;C08L35/06;C08K5/06;C08K3/22;C08G6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胺 聚苯醚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40‑90份聚酰胺树脂,5‑50份聚苯醚树脂,5‑40份玻璃纤维,0‑20份阻燃剂,0‑10份相容剂,0.1‑1份抗氧化剂,0.01‑2份其他助剂。本发明提供的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不仅具有生物基来源,而且阻燃性达到UL94中的V0级别,机械性能优异,且具有极低的吸水率,能够广泛适用于对阻燃效果、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各类工程塑料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塑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PA)具有耐磨、自润滑、易加工、耐溶剂、力学强度高等良好的综合性能,比强度高于金属。常用在工程塑料中的聚酰胺有聚酰胺6和聚酰胺66,虽然具有一定阻燃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及工业发展对阻燃性能的需求,常常需要通过改性来提高阻燃性能。部分生物基聚酰胺的吸水率较高,较难在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市场进行推广适用。聚苯醚(PPO)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电器绝缘性、低吸水性、尺寸稳定性、耐蠕变性等优点,但纯PPO树脂的玻璃化温度高,熔体流动性差,成型加工困难,需要在300℃高温下加工,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具有高阻燃性且具备良好机械性能、尺寸稳定性的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40-90份的聚酰胺树脂,5-50份聚苯醚树脂,5-40份玻璃纤维,0-20份阻燃剂,0-10份相容剂,0.1-1份抗氧化剂,0.1-2份其他助剂。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聚酰胺树脂、聚苯醚树脂、玻璃纤维、阻燃剂、相容剂、抗氧化剂及其他助剂混合,优选通过熔融挤出机捏合,更优选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捏合;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聚酰胺树脂、聚苯醚树脂、阻燃剂、相容剂、抗氧化剂及其他助剂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得到预混物,再在高于所述聚酰胺树脂熔点15-40℃的温度对所述预混物进行熔融混炼、并同时向所述预混物中加入玻璃纤维,经混合、挤出、冷却,得到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拉伸强度为100-200MPa,和/或,
弯曲强度为200-250MPa、弯曲模量为7000-10000MPa,和/或,
缺口冲击强度为10-15J/m2,和/或,
阻燃性为UL94达到V0级别,极限氧指数为28%(V/V)以上,和/或,
热变形温度温度为200-235℃,和/或,
24h吸水率为2%以下,优选为1.4-1.8%。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不仅具有生物基来源,而且阻燃性达到UL94中的V0级别,机械性能优异,且具有极低的吸水率,能够广泛适用于对阻燃效果、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各类工程塑料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描述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40-90份聚酰胺树脂,5-50份聚苯醚树脂,5-40份玻璃纤维,0-20份阻燃剂,0-10份相容剂,0.1-1份抗氧化剂,0.01-2份其他助剂。
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酰胺树脂的制备原料包括戊二胺和二酸,所述二酸包括脂肪族二酸和含有苯环的二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山西合成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凯赛(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山西合成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凯赛(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28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衣物处理装置
- 下一篇:美国白蜡嫩枝扦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