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阵列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66179.4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4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菲尔德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08;H01L27/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佳佳 | 
| 地址: | 英国谢***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阵列 | ||
一种制造发光二极管(LED)阵列的方法,包括:形成三族氮化物材料的半导体层(100);在半导体层上形成介电掩模层(104),该介电掩模层具有穿过其的孔(106)的阵列,每个孔使半导体层的一区域暴露;以及在每个孔中生长LED结构(108)。孔的阵列包括均具有第一截面面积的第一组孔(106a)和均具有不同于第一截面面积的第二截面面积的第二组孔(106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LED)阵列以及制造LED阵列的方法。具体地,其涉及微米尺度的LED阵列。
背景技术
对智能手表、智能电话、电视和AR/VR装置的更明亮、增强的分辨率和功率更高效的显示面板的需求日益增长,该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微型显示技术的发展,其中直径在<100μm尺度上的微型LED(μLED)是关键部件。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液晶显示器(LCD)相比,三族氮化物(Group III-nitride)μLED展示出用于显示器应用的许多独特特征,例如在以下内容中描述的:Z.Y.Fan、J.Y.Lin和H.X.Jiang,J.Phys.D:应用物理快报(Appl.Phys.)41,094001(2008);H.X.Jiang和J.Y.Lin,光学快报(Optical Express)21,A476(2013);以及J.Day、J.Li、D.Y.C.Lie、C.Bradford、J.Y.Lin和H.X.Jiang,应用物理快报(Appl.Phys.Lett)99,031116(2011)。与LCD不同,其中μLED是主要部件的基于三族氮化物的微型显示器是自发光的。使用μLED的显示器展示出高分辨率、高效率和高对比度。OLED通常在比半导体LED低几个数量级的电流密度下操作以保持合理的寿命。因此,OLED的亮度相当低,对于全色显示器通常为3000cd/m2,而三族氮化物μLED展示出高于105cd/m2的高亮度。当然,与OLED相比,基于三族氮化物的μLED本质地展示出长的操作寿命和化学稳健性。因此,期望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在宽范围的应用中,三族氮化物μLED可以潜在地代替LCD和OLED用于高分辨率和高亮度显示。
两种主要的方法主导微型显示器的制造。已经提出了所谓的拾取和放置技术来制造微型显示器(Vincent W.Lee、Nancy Twu和Ioannis Kymissis,信息显示(InformationDisplay)6/16(2016))。拾取和放置技术的主要挑战是由于像素(即,来自不同晶片的红色、蓝色、绿色微型LED)转移产率(transfer yield)。还显著增加构建微型显示器的基础材料成本或制造时间,因此在再现性和可扩展性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于智能手表、智能电话、电视和AR/VR装置特别重要的高分辨率微型显示器需要具有较小直径和较小节距(如<10μm)的μLED,这对拾取和放置技术来说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采用了微型LED阵列与提供激活矩阵切换的晶体管阵列的直接集成(H.X.Zhang、D.Massoubre、J.McKendry、Z.Gong、B.Guilhabert、C.Griffin、E.Gu、P.E.Jessop、J.M.Girkin和M.D.Dawson,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16,9918–9926(2008);Z.J.Liu、W.C.Chong、K.M.Wong和K.M.Lau,J.显示技术(J.Display Tech)9,678–682(2013);以及C.W.Sun、C.H.Chao、H.Y.Chen、Y.H.Chiu、W.Y.Yeh、M.H.Wu、H.H.Yen和C.C.Liang,技术论文的SID文摘(SID Digest of TechnicalPapers),1042–1045(2011))。然而,这种方法具有如GB1816455.8中所描述的多个主要缺点。此外,由于在生产单个多色晶片上的基本挑战,这种基于微型LED的显示器基于单一颜色或下转换材料的使用。利用后者,可以实现多色发射,但是其由于下转换过程而遭受能量损失、额外成本、以及在精确定位直径必须小于微型LED的下转换材料上的挑战和下转换材料的可靠性问题。因此,图像质量和光学效率都不是令人满意的,这对于实际应用而言将是非常困难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菲尔德大学,未经谢菲尔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661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