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大功率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86747.3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1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段先科;黄梦彬;曹佛清;付月生;聂补;张任;管思飏;徐剑;汪超;刘道钱;杨群;郑波;贺灵;巴慧斌;闫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H1/28 | 分类号: | H01H1/28;H01H1/14;H01H1/02;H01H1/025;H01H3/26;H01H3/4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周磊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大功率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并提供了一种高频大功率开关,包括静触点、动触点、支撑座和升降装置,静触点、升降装置均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静触点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这些静触点上下布置;对于每个所述静触点而言,其各自包括接线板和两个簧片组件,两个所述簧片组件夹住所述接线板并且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对于每个所述簧片组件而言,其各自包括簧片和两个压环,所述簧片包括支撑环和周向布置在所述支撑环上的若干触指;两个所述压环夹住所述支撑环并且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动触点连接,以用于带动动触点的上下运动,从而使所述动触点与所有的触指接触和分离。该高频大功率开关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不同的高压场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频大功率开关。
背景技术
高频大功率开关应用在发射机等高压高频场合,在发射机内的主要作用有切换波段,短接线圈和改变工作状态等。高频大功率开关主要有动触点和静触点组成,动触点和静触点决定着耐压、电流密度、接触电阻等,是高频大功率开关的关键零件。
静触点中的簧片触指与动触点接触,每个接触点充当“桥梁”作用使电流均衡通过。现有的触指结构包括梅花触指、Z型触指、表带触指和弹簧触指。其中梅花触指为挤压或冲压件,装配零部件较多、装配复杂;Z型触指为挤压成型件,弯曲角度较大,制造困难;表带触指较梅花触指具有无需压紧弹簧、结构简单、接触点多、导电能力强等优点,但其对材料热处理工艺要求严格,要求加工精度高,成本也相对较高;弹簧触指是一种新型触指结构,弹簧触指允许在接触面设计上出现较大的公差、误差,且接触应力恒定、磨损小、使用周期长,广泛应用于高压及特高压断路器中的滑动点接触及动静接触设备。我国对弹簧触指的研究起步晚,目前在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同外形尺寸条件下,长时间导通电流能力还有待提高。触指的接触电阻所产生的焦耳热过大使接触点材料软化甚至熔焊。且过高的温升会使触指弹性下降,引起接触不良,影响电接触可靠性。同时,高温使材料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可能发生电击穿或电路短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频大功率开关,该高频大功率开关具有较好的电气性能,触指有较好的弹性和电学性能,避免因电阻大或接触不良等问题而导致的发热问题,从而能够满足实际使用中的电气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频大功率开关,该高频大功率开关包括静触点、动触点、支撑座和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触点、升降装置均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静触点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这些静触点上下布置;
对于每个所述静触点而言,其各自包括接线板和两个簧片组件,两个簧片组件夹住接线板并且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
对于每个所述簧片组件而言,其各自包括簧片和两个压环,该簧片包括支撑环和周向布置在所述支撑环上的若干触指;两个所述压环夹住所述支撑环并且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动触点连接,以用于带动动触点的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架、多层支撑棒组和多层支撑板,多层所述支撑棒组上下分层布置,每层支撑棒组均具有多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棒,这些支撑板也上下设置并且通过所述支撑棒连接,每块所述支撑板均水平设置,最下层的支撑板通过支撑棒组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每个所述静触点分别安装在一个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地,所述触指为冲压形成的类S形的弹片。
优选地,所述动触点与所述升降装置通过支柱连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动触点。
优选地,所述静触点还包括导向环,以用于所述动触点在上下运动过程中的导向。
优选地,所述触指经过热加工处理,以使触指的弹性达到设定要求。
优选地,所述触指的材料为铍青铜,其表面镀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86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模块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热套工装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