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17842.0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0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商潭苏;魏明亮;李波;张伟勋;周琨;王斌;韦明慧;赵继东;杜晓辉;肖小赛;张微;胡凯;杨克波;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6 | 分类号: | F01M1/16;F01M1/02;F01M1/10;F01M11/02;F02F1/20;F16N23/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逯雪峰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 发动机 润滑 系统 | ||
一种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发动机缸体、发动机缸体前端盖、油底壳、润滑油泵、润滑油冷却器和润滑油过滤器,在发动机缸体上位于润滑油泵出油口处设置有主压力调节阀,主压力调节阀的柱塞腔设置在发动机缸体内,柱塞腔一端与润滑油泵出油道相连通,另一端朝向发动机缸体外侧延伸并在发动机缸体的表面形成柱塞腔开口,柱塞腔内设置有柱塞和柱塞弹簧,柱塞弹簧靠近柱塞腔开口设置,在柱塞腔开口处设有主压力调节阀阀盖,柱塞腔通过泄油道与润滑油泵进油道相连通。能够在保证润滑油系统需要的润滑油压力的同时,减少了流经润滑油冷却器和润滑油过滤器的润滑油流量,使润滑油冷却器和润滑油过滤器的设计可以更加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在内燃发动机中,不仅对内燃发动机运动部件起到润滑作用,同时还兼具对内燃发动机内部分零部件起到冷却和清洁的作用。为了保证内燃发动机稳定、可靠的运行,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持续、稳定地向内燃发动机内预定的部位提供一定压力和一定温度的清洁润滑油。另外,由于市场对内燃发动机经济性和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和布局的合理设计来满足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更加节能和紧凑的要求。
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一般包括油底壳、吸油管组件、润滑油泵、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滤清器、若干个润滑油通道等部件。为了在全转速范围均能满足内燃发动机对于润滑油压力的要求,润滑油泵的供油能力是在满足内燃发动机最恶劣的部分转速下进行设计的,这就导致内燃发动机高转速下润滑油泵的供油量往往是过剩的。
考虑到上述情况,为了维持润滑油通道内持续稳定的润滑油压力,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中一般会设置压力调节阀,对过剩的润滑油进行泄放回收,以避免润滑油压力过高导致的润滑油泵、润滑油滤清器等零件的过早损坏以及运动部件阻力损失的增加。
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压力调节阀以及缸体结构的限制,压力调节阀一般布置在内燃发动机缸体内的主润滑油道上,并置于内燃发动机缸体的内腔,从压力调节阀流出的过剩的润滑油直接泄放到油底壳内进行回收。由于这些泄放的润滑油已经经过了设置在压力调节阀之前的润滑油冷却器的冷却和润滑油过滤器的过滤,这就造成了润滑油冷却器和润滑油过滤器无谓的能力消耗。同时,因为要对这些后续会被回收的润滑油进行冷却和过滤,也造成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过滤器以及整个冷却系统( 包括水泵、水管等)的体积需要偏大,这就不利于内燃发动机轻量化和紧凑化的设计目标实现,另外也降低了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将主润滑油道内的过剩润滑油直接泄放回油底壳内,也造成了润滑油泵大量的能力浪费,降低了内燃发动机整体机械效率。再者,现有技术中,压力调节阀设置在内燃发动机缸体内腔,也会造成压力调节阀的维护十分不便。
另外,现有技术的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中,通常会在内燃发动机缸体内,设置多个贯穿内燃发动机缸体的润滑油通道,然后在多个润滑油通道之间加工连通孔实现彼此连通(比如设置一个主润滑油通道和一个副润滑油通道,两个润滑油通道分别布置在内燃发动机缸体的两侧,主副润滑油道之间通过在内燃发动机缸体内加工长贯通孔实现连通)。由于连通孔通常较细且长,不仅加工成本较高高,而且会降低内燃发动机的结构强度。尤其在目前内燃发动机紧凑设计的趋势下,连通孔位置空间局限性很大,连通孔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增加。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发动机润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17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水罐的受铁节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尘式新型黑板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