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9101.0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5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筱娴;林宝军;李锴;马二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主分类号: | B64G1/40 | 分类号: | B64G1/40;B64G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李镝的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推进 系统 多层 组件 | ||
1.一种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铺设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其中:
所述第二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以及
所述第一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直接接触,和/或通过导电部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推进系统包括球状的贮箱,其中:
包裹贮箱的第一多层组件包括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以及两个花瓣状组件片;
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背对锯齿的一侧对接,由硅橡胶固定于球状贮箱上,两个花瓣状组件片分别由硅橡胶固定,以覆盖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的缝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推进系统还包括管路,其中:
包裹管路的第二多层组件为长条状的组件片,以一定角度倾斜缠绕在所述管路上,并沿上一层的中线依次缠绕,固定后最外层包覆一层镀铝面朝外的单面镀铝聚酯薄膜,将末端用镀铝压敏胶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地端部,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包括风琴状铝箔、铆钉和接地焊片,其中:
所述第二材料层在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
所述风琴状铝箔的层数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层数一致,风琴状铝箔的每一层镶嵌在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每一层之间,所述接地焊片压接在所述风琴状铝箔的顶层上;
所述铆钉将所述接地焊片、所述风琴状铝箔与所述第一材料层铆接成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端部包括第一搭接组件和第二搭接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搭接组件的第二材料层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
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的第二材料层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
所述第一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为正阶梯状,且沿与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相接触的方向折叠;
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为倒阶梯状;
所述第一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的每一层依次与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的每一层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由聚酰亚胺胶带黏贴牢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地端部,其中:
所述第二材料层在所述第二接地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
所述第二接地端部的第一材料层为阶梯状,且沿与导电面相接触的方向折叠;
所述第二接地端部的第一材料层与导电面直接接触并用镀铝压敏胶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部位于除所述第二多层组件的所有多层组件上,所述第二接地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多层组件上,所述搭接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多层组件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为双面镀铝聚酯薄膜,所述第二材料层为尼龙网巾,一层第一材料层覆盖在一层第二材料层上形成一个组件单元,多个组件单元的最内层覆盖一层聚酰亚胺薄膜;
所述卫星推进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自锁阀和加排阀,压力传感器、自锁阀和加排阀外包裹15个组件单元;
所述第一多层组件包括10个组件单元,所述第二多层组件包括3个组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91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