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碰撞后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89704.1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50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中鹤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后纵梁 结构 | ||
本公开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碰撞后纵梁结构。包括后纵梁本体、X向加强件和Z向加强件,后纵梁本体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隆起部,隆起部的下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安装座;X向加强件沿车长方向延伸设置,X向加强件的部分与后纵梁本体连接、部分与后减震器安装座连接;Z向加强件的底部与隆起部的上部连接,Z向加强件的顶部与汽车车身连接;隆起部的设置避免后纵梁本体上移侵占车体高度空间,设置X向加强件和Z向加强件增加后纵梁本体在车长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抗变形能力,X向加强件与后减震座连接避免其发生变形,确保后减震器稳定的工作,Z向加强件与车身连接将碰撞力传递至车身,进一步避免后纵梁本体受力变形。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碰撞后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其中后减震器通常通过后减震器安装座设置在后轮罩上,由于后轮罩本身为薄板,刚度较弱,因此为保证连接刚度,需要厚度较厚的加强板作为结构加强件来将后减震器安装座连接在后轮罩上,此种安装方式较为复杂。汽车的后纵梁的结构强度较高,可采取将后减震器安装座与后纵梁连接的方式,以此提高后减震器的安装稳定性。但是如何优化后纵梁结构,使得后纵梁为后减震器安装座提供安装空间,同时又能提高后纵梁的抵抗碰撞变形能力,这成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确保为后减震器提供安装空间,又确保后纵梁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防碰撞后纵梁结构。
本公开的防碰撞后纵梁结构,包括后纵梁本体、X向加强件和Z向加强件,所述后纵梁本体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的下部设置有后减震器安装座;
所述X向加强件沿车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X向加强件的部分与所述后纵梁本体连接、部分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连接;
所述Z向加强件的底部与所述隆起部的上部连接,所述Z向加强件的顶部与汽车车身连接。
可选的,所述后纵梁本体包括由上板、下板、内侧板和外侧板围合构成的主梁,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的中部各自向上凸起分别形成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所述Z向加强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隆起部连接,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二隆起部。
可选的,所述X向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的前侧,所述X向加强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连接,所述X向加强件的前端与所述内侧板和/或所述外侧板连接,所述X向加强件的后端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连接。
可选的,所述X向加强件包括内侧加强板和外侧加强板;所述内侧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内侧板连接,所述外侧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外侧板连接;所述内侧加强板的后端向后延伸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的内侧及后侧连接,所述外侧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的前侧连接。
可选的,所述X向加强件的顶端延伸设置有与所述上板连接的上翻边,所述X向加强件的底端延伸设置有与所述下板连接的下翻边。
可选的,所述Z向加强件包括延伸梁和多个加强梁,多个所述加强梁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隆起部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多个所述加强梁的上端与所述延伸梁的下端连接,所述延伸梁的上端与汽车C柱的下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延伸梁的下端至少设置有两个支腿,相邻两个所述支腿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卡口,多个所述加强梁分别与所述支腿及所述安装卡口配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加强梁包括由后至前顺次设置的第一加强梁、第二加强梁及第三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及所述第三加强梁的上端均低于所述第二加强梁的上端,所述延伸梁为与所述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二加强梁及所述第三加强梁配合的人字形梁。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二加强梁及所述第三加强梁均向前上方倾斜延伸设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防碰撞后纵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97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