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信号输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0037.6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5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蒋兵;郑富辉;陈斌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3/021 | 分类号: | H03K3/021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严超 |
地址: | 441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信号 输出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级联的第一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第二信号处理电路,高频方波信号PWM_IN输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调幅后稳定的高频方波信号PWM_OUT。输入的PWM_IN信号为整车控制器主芯片所发出来的PWM方波信号,由工作电源VCC作为PWM_IN信号的调幅基准,经过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的处理后输出稳定的高频方波信号PWM_OUT作为外部设备的信号采样输入。本实用新型具有适合多种使用场合、宽电压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性能可靠且输出波形稳定、成本极低且器件极易采购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信号采集处理及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频信号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动车辆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信号处理速度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强,导致高频率的信号处理电路在整车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汽车控制器的输出波形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例如需要有一路高频的方波信号输出给整车其它电子设备使用,所需方波的最高频率值需要达到甚至超过100KHz,另要求此高频信号具有较好的波形表现,且波形占空比不得高于65%、波形幅值不得高于1.1倍VCC值,需保证波形输出稳定、信号无跳变等。
有鉴于此,首先基于常规的三极管器件组合模式进行电路搭建,经实际电路仿真及测试,得知采用三极管所搭建的电路在低频段(100Hz及以下频率点)勉强有方波输出,但是波形失真得相当严重,高于此频率点后的频率点则出现严重的波形失真,且无法保证所需波形的各类特性参数。所以,需要另外寻求一种高频信号输出电路,以确保得到良好的所需信号输出波形以及保证所述波形的各类特性参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频信号输出电路,其结构简单、电压适应性强、成本低廉、性能可靠且输出波形稳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频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级联的第一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第二信号处理电路,高频方波信号PWM_IN输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调幅后稳定的高频方波信号PWM_OUT。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R3、第一MOS管Q1,所述高频方波信号PWM_IN通过所述电阻R1接入所述第一MOS管Q1栅极,所述电阻R1与所述第一MOS管Q1栅极的公共节点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所述第一MOS管Q1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Q1漏极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工作电源VCC,所述第一MOS管Q1漏极与所述电阻R3的公共节点作为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MOS管Q1为NMOS管。
进一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4~R6、第二MOS管Q2,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MOS管Q2栅极,所述第二MOS管Q2源极通过所述电阻R6连接工作电源VCC,所述第二MOS管Q2漏极通过所述电阻R4接地,所述第二MOS管Q2漏极与所述电阻R4的公共节点通过所述电阻R5输出处理后的高频方波信号PWM_OUT。
进一步,所述第二MOS管Q2为PMOS管。
进一步,所述电阻R5上远离所述第二MOS管Q2的一端还设有防反二极管D1,所述防反二极管D1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5、其阳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0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升液通道的车轮成型装置
- 下一篇:锅炉用高温超细煤粉输送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