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列车轮对探伤装置以及探伤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4715.1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5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亮;王志亮;谭鹰;张闪;崔攀;吴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联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7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高***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轮对 探伤 装置 以及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列车轮对探伤装置以及探伤设备。探伤装置包括:可移动的车体;顶转轮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能够支撑列车车轮并驱动所述列车的车轮旋转;以及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能够对所述列车的车轮和/或车轴进行探伤检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轮对探伤装置可以在地面上从列车轮对的侧面对轮对进行探伤,可以在检修车间不同股道之间任意移动,也不需要更改现有检测车间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探伤设备使用上的灵活性,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探伤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轮对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轮对探伤装置以及探伤设备。
背景技术
列车轮对是列车行走的关键部件,轮对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列车行车安全,一个带有危害性缺陷的轮对,给乘客的生命、财产等带来严重安全隐患。根据铁路总公司相关技术文件要求,须定期对轮对的疲劳状态进行检测,轮对超声检测属于其中重要的检测手段。
列车轮对检测的部位为车轮和车轴,目前,车轮和车轴的检测需要采用结构、功能完全不同的设备分别实现,并且二者不能同时作业,造成了探伤时间、成本和人员的浪费。因而急需研发一种能够集车轮、车轴探伤检测功能一体的设备,满足不同检测需求。
当前轨道交通领域轮对超声检测,一般有两种检测模式:人工检测与设备自动检测,下面以车轮探伤设备为例说明:
人工检测一般采用便携式探伤仪,手持探头在被检测工件上扫查,通过实时观察探伤仪上的波形,分析、判断被检测工件上是否存在缺陷。探伤作业灵活,缺点是其作业效率慢,扫查覆盖率差;作业强度高,数据可再现性差,须全程紧盯探伤仪屏幕,分析实时的波形反射,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探伤稳定性差,人为因素会造成检测结果的各种差异。
设备自动检测一般有以下几种:
1)通过式检测。在列车回库的路线咽喉位置处,设置列车轮对在线检测装置,当列车通过时,对列车轮对进行超声检测;其优点是检测速度快,列车每次经过均可以进行检测,不单独占用检修时间。缺点有:可靠性差,灵敏度差,设备维护性差,误报率高;只能用于车轮检测,无法检测车轴。
2)车底探伤。在列车进库检修作业时,采用在线移动式轮辋轮辐超声波探伤设备对车轮进行在线超声检测,设备安装在检修地沟内,通过机械结构将检测轮对顶起,离开轨道面一定高度,由转轮装置驱动车轮转动,探伤扫查架贴靠到车轮的踏面和轮辋内侧面,对车轮进行超声扫查。缺点存在以下几点:设备需要专门的检测股道,通过土建施工在地沟内铺设专用行走小轨;被检测车辆只能在安装有设备的股道才可以探伤作业,需要频繁调度车辆;只能用于车轮检测,不能用于车轴探伤。特别是在机务探伤领域,很多检修单位的检修空间有限,难以安装大型车底检修设备,或者架车高度差异大,车底检修设备无法做成标准产品。且一条检修线一般仅存放两台机车,如果设备固定在一条检修线地沟内,在完成本线上列车探伤后,需要重新调车,将待检车辆调入探伤专用检修线,其调车时间远大于探伤作业时间,增加了作业量,降低了探伤作业效率和股道的使用率。该设备也只能用于车轮检测,无法检测车轴
3)非在线探伤。在列车进行高级修时,转向架进行分解,轮对从转向架上分离下来,用固定式轮辋轮辐超声波探伤设备进行超声探伤;缺点为不能用于车辆日常检修作业,即不能对轮对进行在线探伤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列车轮对探伤装置,其可以在地面上从列车轮对的侧面对轮对进行探伤,可以在不同的位置随意移动,使用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列车轮对探伤设备,其可以在地面上从列车轮对的左右两侧对轮对进行探伤,可以在不同的位置随意移动,使用灵活。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列车轮对探伤装置,包括:
可移动的车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联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联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4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