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氢系统红外发射器的安装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1332.0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9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叶雪峰;陈金锐;樊敏;黄书隆;李如菊;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L50/71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系统 红外 发射器 安装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氢系统红外发射器的安装结构及车辆,包括红外模块发射器和加氢口总成;所述红外模块发射器和加氢口总成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加氢口安装支架上,所述加氢口安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加氢口盒上;所述红外模块发射器的红外模块线束沿竖直方向布置,且在所述加氢口安装支架上开设有供红外模块线束通过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红外模块线束沿竖直方向布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红外模块线束沿水平方向布置,且红外模块线束的直径较粗,红外模块线束的弯角半径大,导致红外模块线束水平方向布置需求空间大的问题,能够减小加氢口盒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氢燃料电池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氢系统红外发射器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氢气与空气(氧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氧气从空气中获取,氢气通过加氢站加注,然后储存至高压储氢罐中;燃料电堆工作时,空气通过空压机增压进入电堆,氢气通过减压阀减压至电堆。
如图1所示,目前车载供氢系统红外模块的安装方式如下:防尘盖1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加氢口总成2上;红外模块发射器4和加氢口总成2通过固定螺母3固定在加氢口安装支架6上,所述加氢口安装支架6通过两颗螺栓7固定在加氢口盒5上。红外模块发射器4通过红外模块线束42与红外信号处理器连接。由于红外模块线束42沿水平方向布置,且红外模块线束42的直径较粗,红外模块线束42的弯角半径大,导致红外模块线束42水平方向布置需求空间大,从而影响加氢口盒5的尺寸。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车载氢系统红外发射器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氢系统红外发射器的安装结构及车辆,以减小加氢口盒的尺寸。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系统红外发射器的安装结构,包括红外模块发射器和加氢口总成;所述红外模块发射器和加氢口总成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加氢口安装支架上,所述加氢口安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加氢口盒上;所述红外模块发射器沿竖直方向布置,且在所述加氢口安装支架上开设有供红外模块线束通过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所述红外模块发射器上还具有定位结构;所述加氢口安装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结构相对应配合的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加氢口盒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三通孔,两个第三通孔分别位于第二通孔的两侧;
所述加氢口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第四通孔和两个带凸焊螺母的安装孔,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应,两个安装孔分别与两个第三通孔一一对应;
所述加氢口安装支架通过两个安装孔、两个第三通孔用螺栓固定在加氢口盒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氢系统红外发射器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红外模块线束竖直方向上竖直,即将红外模块线束与加氢口总成平行布置,该布置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红外模块线束沿水平方向布置,且红外模块线束的直径较粗,红外模块线束的弯角半径大,导致红外模块线束水平方向布置需求空间大的问题,能够减小加氢口盒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加氢口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加氢口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1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刺伤防紫外线的工作服
- 下一篇:一种轻质粉体加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