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无机封装的倒装UV-LED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1427.7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0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孙雷蒙;杨丹;葛鹏;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10;H01L33/48;H01L33/52;H01L33/64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封装 倒装 uv led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全无机封装的倒装UV‑LED器件,包括盖板、UV‑LED芯片、基板,所述UV‑LED芯片内嵌于所述盖板内并与所述基板共晶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无机封装的倒装UV‑LED器件,由于UV‑LED芯片与盖板之间紧密贴合而无其他介质填充,使得器件具有较高的出光效率、较好的散热、较佳的可靠性及更大的出光角,同时,该器件尺寸小,相对于行业内目前低功率的3535支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无机封装的倒装UV‑LED器件尺寸为0808或1010甚至更小,便于集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无机封装的倒装UV-LED器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紫外光源(UV)是采用汞蒸气放电利用汞的激发态来产生紫外线,具有功耗高、发热量大、寿命短、反应慢、有安全隐患等诸多缺陷。新兴的紫外光源采用LED发光原理,称为“UV-LED”,与传统汞灯紫外光源相比,拥有以下优点:1、紫外LED是全固态照明器件,机械结构稳定,便携,耐冲击,工作电压小,且无需复杂的驱动电路;2、紫外LED响应速率高即开即用,无需预热等复杂操作,使用方便;3、传统汞灯多谱线发光,紫外LED发光峰单一,且发光波长连续可调;4、紫外LED材料中不含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同时,紫外LED节约高达70%的能源,是真正的环保节能光源;5、紫外LED寿命在500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汞灯的寿命。UV-LED包括100nm~420nm之间的所有电磁辐射波长,应用市场目前根据其发光波长可以分为UVA(320nm~420nm,也称为“长波紫外线”)、UVB(275nm~320nm,也称为“中波紫外线”)和UVC(100nm~275nm,也称为“短波紫外线”)波段,广泛于医疗应用、印刷、紫外光空气清净、高解析度光学应用、荧光粉反射、UV胶固化、特种照明等。
UV-LED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通常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可靠性和散热问题尤为突出。要提高UV-LED的可靠性,从封装结构上去改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目前小功率中低端UV-LED芯片,如紫外杀菌、紫外固化等,主要沿用可见光LED的封装方式,即采用树脂类的有机材料进行封装,而有机材料抗UV性能差、热膨胀系数大、透湿透氧率高的特性,会造成紫外光辐射致胶体黄化光源衰减、热应力脆化及湿应力杂质入侵的劣性,将大幅降低UV-LED的可靠性。UV-LED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大约有70%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特别是UVC-LED的转化效率更低,约90%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因此UV-LED封装须选择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
目前UV-LED行业内封装采用覆铜氮化铝陶瓷支架,支架含有金属围坝,内部有腔体,腔体填充多为空气,而空气折射率为1,UV-LED芯片出光经过腔体会有全反射损失,且空气导热能力极差,导致UV-LED工作时主要依靠底面散热,因此需优化腔体内的填充材料,有利于UV-LED芯片的多面散热,提高UV-LED器件的可靠性。
并且使用覆铜氮化铝陶瓷支架支撑UV-LED芯片,然后使用纯石英透镜盖封的过程中,往往是在UV-LED芯片固定于基板上时需进行一次加热,在连接石英透镜与覆铜氮化铝陶瓷支架时,也需要加热,这将不可避免地对UV-LED芯片多次加热,从而影响UV-LED芯片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无机封装的倒装UV-LED器件,包括盖板、UV-LED芯片、基板,所述UV-LED芯片内嵌于所述盖板内,并与所述基板共晶连接。
优选地,所述盖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围绕所述UV-LED芯片设置有共晶层和反射层。
优选地,所述盖板和所述基板之间依次设置所述反射层和所述共晶层。
优选地,围绕所述UV-LED芯片依次设置所述反射层和所述共晶层,所述共晶层包围所述反射层。
优选地,所述盖板为石英玻璃透镜或蓝宝石透镜。
优选地,所述盖板为矩形或者半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1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施工用线缆拖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线激光通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