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压控制器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9894.1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2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谢璞光;柴浩;范宇希;郭亚强;孙海路;郝晓峰;段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 | 分类号: | B60R16/03;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张羽;郝文博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压 控制器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稳压控制器及车辆,这种稳压控制器包括:电压输入端,从车辆的发电机和/或蓄电池获取输入电压;稳压控制模块,基于电压输入端获取的输入电压,生成稳压电压;电压输出端,将稳压电压输出至车辆的用电模块;信号收发器,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微控制单元,根据信号收发器接收的外部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内部控制信号,并将第一内部控制信号发送至稳压控制模块,以控制稳压控制模块的状态。这种稳压控制器的使用在满足车辆各个模块的用电需求前提下,避免了各电器的电压波动导致的各电器功率的波动,各电器内部无需使用专用的降压芯片或降压电路,达到了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高电器寿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压控制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燃油车上的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在车辆发动机启动前,由蓄电池为整车的电气负载,也就是车载的电子设备,提供电源,整车电气负载的供电电压大致与蓄电池电压相同,且整车电气负载的电压基本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整车发动机启动后,由车上的发电机为整车电气负载提供电源,由于发动机在启动状态下,发动机的转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发电机发电电压有一定的波动,整车电气负载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例如音响等电子设备),供电的电压越高,电器的功率越大,消耗的电量相对而言也就更多,其次供电电压的波动也可能降低电器的使用寿命。
现有情况下,大部分的车辆的发电机输出为12V的电压,并加载在车载电子器件上。但是车载电子器件中的绝大部分的芯片无需如此高的电压,因此,电子器件内部均设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或降压电路,为芯片提供5V或3.3V电压。
图1示出了现有电气设计下的整车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电机A在发电过程中,将一部分电量存入蓄电池B中,另一部分电量通过电路接入多个用电模块C中。由于发动机在启动状态下,发动机的转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发电机A的发电电压有一定的波动,在12~16V之间浮动,用电模块C的加载电压亦在12~16V之间浮动,这导致了用电模块C在大电压下会产生高的功率。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汽车电气设计具有以下缺点:1)很多电器件均设有3.3V或5V的LDO芯片或降压电路,会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浪费;2)对车载电子器件施加高的电压会导致大的功率,从而消耗更多的电量;3)供电电压的波动造成的整车电气网络电压波动,不利于电器的长时间使用。
请注意,以上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公开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稳压控制器,其包括:电压输入端,从车辆的发电机和/或蓄电池获取输入电压;稳压控制模块,基于电压输入端获取的输入电压,生成稳压电压;电压输出端,将稳压电压输出至车辆的用电模块;信号收发器,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微控制单元,根据信号收发器接收的外部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内部控制信号,并将第一内部控制信号发送至稳压控制模块,以控制稳压控制模块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稳压控制器,其包括:电压输入端,从车辆的发电机和/或蓄电池获取输入电压;稳压控制模块,基于电压输入端获取的输入电压,生成稳压电压;电压输出端,将稳压电压输出至车辆的用电模块;信号收发器,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电流反馈信号线路,一端连接于稳压控制模块;微控制单元,连接于电流反馈信号线路的另一端,并通过电流反馈信号线路接收反映稳压控制模块的电流的反馈信号,微控制单元根据外部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生成第二内部控制信号,并将第二内部控制信号发送至稳压控制模块,以控制稳压控制模块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这种稳压控制器的稳压控制模块发生故障时,故障信息通过电流反馈信号线路输送至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记录故障信息对应的故障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9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位热脱附电加热模拟系统
- 下一篇:用于外科术后顽固皮下积液的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