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及其电加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6181.0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3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孟宪军;沈剑;孙逊;常涛;蒋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 11393 | 代理人: | 李翔;杨安进 |
地址: | 212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及其 加热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的电加热设备,该电加热设备具有用于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电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电加热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的通断控制装置,在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工作温度未超出预定阈值时,所述通断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在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工作温度达到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通断控制装置切断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可靠地实现对电加热设备工作状况的管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电动车辆的电加热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电加热设备以及包括该电加热设备的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与传统车辆中利用发动机的热量实现对车内环境加热的方式不同,在电动车辆中(如混合动力车辆或纯电动车辆),通常设置有电加热设备来实现对车内环境的温度控制。
在电动车辆中,该电加热设备与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电连接,由电加热设备中的发热元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再经由导热介质通过车内散热系统将热量传递给车内环境,以实现对车内环境的温度控制,如图1所示。在电加热设备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防止出现温度过高等失控情形发生,以免给整个车辆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传统上,通常在电加热设备的低压控制电路中串联设置有温控开关。如果温度达到预设高温时,温控开关断开,使低压控制电路断开,进而控制高压驱动电路随之断开。但这种传统方式的缺陷在于,串联在低压控制电路中的温控开关有可能发生触点粘连的故障而不能确保低压控制电路及时断开,从而使传统的电加热设备继续加热工作,致使温度失控。
因此,如何可靠地实现对电加热设备工作状况的管控,以免出现温度失控的情形,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能够可靠地对电加热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管控的技术方案,以免发生温度失控的情形。
根据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动车辆的电加热设备,该电加热设备具有用于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电连接的驱动电路,所述电加热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的通断控制装置,在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工作温度未超出预定阈值时,所述通断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在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工作温度达到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通断控制装置切断所述驱动电路。
优选情况下,在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工作温度达到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通断控制装置不可恢复地切断所述驱动电路。
优选情况下,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工作温度为所述电加热设备的进水口处导热介质的温度、出水口处导热介质的温度、电加热设备内部的温度中的至少一者。
优选情况下,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电连接的第一电路和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所述通断控制装置包括: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在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工作温度达到所述预定阈值时开始发热;以及第一热保险元件,该第一热保险元件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中并与所述发热元件相邻布置;和/或第二热保险元件,该第二热保险元件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中并与所述发热元件相邻布置,其中,所述发热元件能够使所述第一热保险元件和/或第二热保险元件达到熔断温度而熔断,以不可恢复地切断所述第一电路和/或第二电路。
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热保险元件或第二热保险元件的熔断温度为120摄氏度至150摄氏度。
优选情况下,所述通断控制装置包括具有常断的温控开关的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之间,所述发热元件串联设置于所述加热电路中,其中,在所述电加热设备的工作温度达到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温控开关由常断状态转换为接通状态,以使所述发热元件发热。
优选情况下,所述加热电路中串联设置有第三热保险元件,该第三热保险元件与所述发热元件相邻布置,以能由该发热元件达到熔断温度而熔断。
优选情况下,在所述发热元件的升温过程中,所述第三热保险元件的熔断不早于所述第一热保险元件或第二热保险元件的熔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6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