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内CAN数据帧信号提取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8959.3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7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帅;李传武;史治国;陈积明;贺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can 数据 信号 提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内CAN数据帧信号提取方式与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车辆正常状态下采集CAN总线上的数据帧;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确定各标识符ID的数据帧各比特位组成的布尔矩阵;确定数据帧各比特位的翻转频率;确定该标识符ID数据帧的编码格式以及各信号的起止边界;根据各信号的起止边界,确定信号的时间序列,完成信号的数值提取,测量各信号的相关程度,确定相似信号聚类子集,完成相似信号的提取。本发明采用非监督学习的方式,并结合信号的编码规范,能够对Motorola和Intel两种编码格式的CAN数据帧进行信号提取,避免了手动标记标签分析的繁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内网络协议逆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内CAN数据帧信号提取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机械设备,今天的汽车包含多个不同的电子组件,比如防抱死制动模块、仪表盘、远程信息处理模块等,它们通过总线连接在一起,每个组件间都可以进行实时通信,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负责监控和控制车辆的状态。平均来说,目前的汽车大约采用25到50个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但一些高端型号已经采用超过100个ECU,车辆的整体安全性依赖于这些ECU之间的实时通信。车辆内ECU之间的通信主要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CAN2.0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但数据的编码方式由汽车厂商自定义,不同厂商、不同型号、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份的车辆内部CAN数据域编码格式不相同,并且不对外公开。理解车辆内通信网络的编码格式具有广泛应用场景,如入侵检测、渗透测试和逆向工程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内CAN数据帧信号提取方法与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内CAN数据帧信号提取方法,包括:
在车辆正常状态下采集CAN总线上的数据帧,记录各数据帧的接收时间戳;
根据所述数据帧,进行数据预处理,确定各标识符ID的数据帧各比特位组成的布尔矩阵XID;
根据所述布尔矩阵,确定数据帧各比特位的翻转频率bf;
根据所述各比特位的翻转频率bf,确定该标识符ID数据帧的编码格式;
根据所述各比特位的翻转频率bf和编码格式,确定各信号的起止边界,完成信号的提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正常状态包括车辆静止、开关车门、车辆正常行驶和车辆倒车等尽可能多的车辆状态;所述数据帧包括标准帧或者扩展帧,数据帧格式为标识符ID、帧长度和数据段;所述CAN总线为车辆内OBD接口所连接的CAN总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预处理包括:检查同一标识符ID的帧长度字段值是否一致,不一致则舍弃该标识符ID的所有数据帧;检查帧长度字段与数据段长度是否一致,不一致则只舍弃该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标识符ID的数据帧布尔矩阵,确定数据帧各个比特位的翻转频率bf,包括:
对数据帧布尔矩阵相邻两行的数据进行异或操作,得到该ID数据帧的异或矩阵XORID,即:
其中XID,i、XID,i+1分别为布尔矩阵XID中的第i、i+1行数据;
根据所述的异或矩阵XORID,确定该ID中每一个比特位的翻转频率bf,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8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