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76435.2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9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乔志炜;刘延友;陈建剑;程海霞;朱梦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5/00 | 分类号: | D03D25/00;D03D15/267;D03D15/275;D03D15/242;D03D13/00;B32B5/02;B32B5/06;B32B5/08;B32B5/26;B32B7/09;B32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组合 结构 立体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由一个立体编织结构层和至少一个针刺结构层构成,每一结构单元及相邻两个结构单元均通过针刺工艺Z向连接;所述针刺结构层作为织物的面层和/或底层;所述立体编织结构层为2.5D结构层、三向正交结构层或细编穿刺结构层;所述针刺结构承载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所述立体编织结构层承载材料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冲击等力学性能;所述针刺结构层包括若干针刺单元,所述针刺单元由纤维网胎和/或纤维布组成,且通过叠加针刺与立体编织结构层连接;立体编织结构层的体积密度为0.7~1.3g/cm3,针刺结构层的体积密度为0.1~0.9g/cm3,针刺深度为8~25mm/刺,针刺密度为5~30针/cm2;所述立体编织结构层为变密度织物,所述变密度织物在厚度方向包括厚度方向第一密度区(41)、厚度方向第二密度区(43)、厚度方向第三密度区(45)、厚度方向第一密度区(41)与厚度方向第二密度区(43)的界面连接处(42)以及厚度方向第二密度区(43)与厚度方向第三密度区(45)的界面连接处(44);所述厚度方向第一密度区(41)为正交三向结构,所述厚度方向第二密度区(43)为浅交弯联结构,所述厚度方向第三密度区(45)为浅交直联结构;所述变密度织物通过层连结构连接,不同密度区域界面层间相互连接、纱线连续,整体连续织造成型;
在制备所述变密度织物时,根据织物尺寸、各不同密度区域组织结构、密度的要求,进行各密度区域经纱层列数的排列;按照经纱层列数的排列,将每层经纱的第一根经纱逐根穿入第一列综丝中,然后穿入同一个筘齿;每层经纱的第二根经纱逐根穿入第二列综丝中,然后穿入同一个筘齿,以此规律将各层经纱逐根穿入相应的综丝中,然后穿入相应的筘齿;根据设定的变密度织物组织结构的要求,提综装置开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环运动,带动相应的经纱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环运动,每次运动形成等高度开口,具体运动步骤依次如下:
厚度方向第一密度区(41)的正交三向结构的单独织造;
厚度方向第一密度区(41)与厚度方向第二密度区(43)的界面连接处(42)的织造以及厚度方向第二密度区(43)的浅交弯联结构的织造;
厚度方向第二密度区(43)与厚度方向第三密度区(45)的界面连接处(44)的织造以及厚度方向第三密度区(45)的浅交直联结构的织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在针刺工艺基础上,织物整体Z向通过缝合工艺加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密度织物的密度还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密度织物通过织物结构变化、纱线种类变化、纱线细度变化、纱线股数配比变化、经纱密度变化或纬纱密度变化实现三维织物沿厚度方向、沿宽度方向、沿长度方向的密度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的的形状为圆柱型、平板型、圆锥型、圆台型或曲面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的材料为石英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莫来石纤维或氮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多层组合结构立体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设定形状制备变密度织物,即为立体编织结构层织物;
(2)裁剪与步骤(1)形状适配的针刺结构层织物;
(3)按设定层数及组合结构将变密度织物与针刺结构层织物进行叠层;
(4)依照设定针刺工艺参数进行叠加针刺,形成多层组合立体织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包括,当针刺结构层作为织物的面层及底层时,对面层和底层分别进行针刺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64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分类系统
- 下一篇:水处理领域无专业语音数据条件下的语音命令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