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1592.0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1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侯新莲;吴建国;袁海英;蔡帮军;史琳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4;G01N30/30;G01N30/32;G01N30/34;G01N30/60;G01N30/72;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秋梦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液 成分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参附注射液中的皂苷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且质谱的扫描方式为正负离子扫描。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同时快速以及准确地检测参附注射液中皂苷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能够实现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简化了参附注射液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参附注射液由红参、附片处方组成,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和生物碱。目前,参附注射液国家标准中仅有生物碱的鉴别和限量检查;人参皂苷含量包括Rg1、Re和人参总皂苷含量检测,四个质量控制项目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具体地,生物碱的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显色检测,生物碱的限量以及人参皂苷Rg1和Re的含量检测采用液相分析,人参总皂苷含量检测采用紫外可见光检测。采用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耗费大量的检验时间以及试药试剂,说明现行检测方法即不高效也不环保,且不能准确定量检测。而现有技术中对于生物碱以及人参皂苷类成分的检测均为单组分检测,不能满足一个方法同时快速测定两类组成的要求,更不能检测两类成分中更具体地成分的含量。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同时快速以及准确地检测参附注射液中皂苷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能够实现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简化了参附注射液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参附注射液中的皂苷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且质谱的扫描方式为正负离子扫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为:色谱柱为SPE柱和C18柱;流动相A为8-12mmol/L甲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质量浓度为0.08-0.12%的甲酸乙腈溶液,流动相C为8-12mmol/L甲酸铵溶液和乙腈形成的质量浓度为18-25%的混合溶液;流速为0.5-1.0mL/min,柱温为30-50℃。
需要说明的是,流动相C是将分析纯或者纯度达到99.9%的乙腈与浓度为8-12mmol/L甲酸铵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液,且该混合液中乙腈的质量浓度为18-2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过程包括:对SPE柱上样,而后对SPE柱进行除杂;
优选地,除杂包括:0-1min:流动相C对SPE柱进行除杂;
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过程包括:对SPE柱进行除杂后,对SPE柱和C18柱进行洗脱;
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过程包括:1-4min:流动相A80%,流动相B20%;4-7min:流动相A 60%→80%,流动相B40%→20%;7-11min:流动相A60%,流动相B40%;11-16min:流动相A60%→40%,流动相B40%→60%;16-19min:流动相A40%,流动相B60%,19-21min:流动相A40%→80%,流动相B60%→20%。
本发明实施例同时采用SPE柱和C18柱,但是仅SPE柱含有样品,即在SPE柱内进行上样;而C18柱未含待检测的样品;样品中除了含有需要检测的人参皂苷以及生物碱等小分子,还有多糖等大分子,而大分子物质会影响上述小分子的检测,因此,需要去除上述大分子的影响。具体地,利用流动相C仅仅对SPE柱进行洗脱(此时为开始洗脱的1min内),使得糖类等极性大的分子被流动相C溶解/置换除去,使得SPE柱中的样品内为待分析检测的生物碱和人参皂苷等小分子,能够更为准确地检测人参皂苷以及生物碱中更具体地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1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